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韩系新能源(韩系新能源)

发布时间:2024-04-20 02:32:06 游览:50 次

今年的上海车展,各个参展的品牌都展现出了十八般武艺,韩系品牌也不例外。现代汽车联手北京现代,打算将旗下高性能车型伊兰特N引入,同时还发布了新车MUFASA。起亚这边也没闲着,带来了全新紧凑级SUV赛图斯,与此同时,EV6 GT、EV5概念车、EV9概念车以及电动车专用平台E-GMP齐亮相,展现出了转型电动化的决心。有人就问了,韩系车企这么高调是为啥?

2022年韩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再次拉胯,北京现代2022年销量仅28.4万辆,同比下滑25.6%,已连续六年销量下跌。悦达起亚这边也好不到哪去,2022年销量仅9.4万辆,跌破10万辆大关,相比2021年暴跌40%。看起来,韩系车企正在中国市场面临巨大的危机。

-35

不过放眼全球市场,现代、起亚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现代集团2022年以全球总销量684.82万辆的成绩成为继丰田、大众之后,全球第三大车企。其中,现代全球销量达到394.46万辆,同比增长1.4%;起亚全球销量为290.36万辆,同比增长4.6%。韩国三星证券甚至信心满满的预测现代集团2026年销量将达到920万辆,反超丰田、大众问鼎全球第一大车企。

-57

从细分市场来看,美国和印度无疑是现代、起亚的主要市场。2022年现代(包含捷尼赛思)、起亚在美国市场共卖出新车147.422万辆,在印度卖出新车80.7万辆,韩国媒体对此点评道“现代集团在美国、印度翱翔,只有中国是痛点”。韩国汽车产业协会(KAMA)4月2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韩系车2022年在华市占率仅有1.6%,远低于其全球平均市占率7.3%。

-32

很多人不禁提出疑问: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还有未来吗?恐怕韩系车企自己也给不出答案。虽然本届上海车展上韩系车企一再展示留在中国市场的决心,起亚甚至将最新车型EV5的首发放在了上海车展,但销量数据不会骗人,韩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生存空间正在越来越小。

韩系车的问题出在哪?能够同时征服美国市场和印度市场,说明韩系车并不缺技术,不论是高端车型还是低端车型,都能够得到主流市场的认可。既然技术没问题,就得从品牌和价格上找问题。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衰落是从2017年开始的,萨德事件直接导致了国内的反韩情绪高涨,而后韩系车销量便一蹶不振。

在反韩情绪的助攻下,韩系车的市场开始被其他系别的车企蚕食,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品牌的快速崛起,进一步压制了韩系车企的反攻。网络上甚至出现了“韩系车技术不如自主品牌”的说法,虽然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但对舆论的引导是不可忽视的。再一个问题就是价格,韩系车之前的定价夹在德系、日系车型和中国品牌车型之间,彼时这个区间尚属蓝海,但如今中国品牌价格向上,德系、日系品牌价格向下,韩系车企被两头夹击,很难突围。

韩系车企显然没打算跟福特一样走低价高配路线,现代引入伊兰特N,意在重塑品牌形象,而起亚首发EV5,则是想乘上中国车市这一波新能源的东风。不过这两步棋很有可能收效甚微,首先是大名鼎鼎的本田思域TYPE R都卖不动,更何况没有群众基础的伊兰特N?其次虽然起亚EV5的售价暂时未知,但肯定不会便宜。起亚EV6在美国市场的起售价折合人民币高达36万元,试问你会花36万去买一台起亚吗?BBA的金字招牌在电动化时代都不管用了,更何况现代、起亚。

当然,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区别对待。前几天上海车展上宝马MINI工作人员区别对待中外访客的事件上了热搜,其实在产品上,外国车企也喜欢搞区别对待。现代第十代索纳塔在美国NHTSA安全测试中,在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及翻滚测试3个领域共进行7个细分项目评测,均获得满分。而在中国C-NCAP进行的正面40%偏置碰撞中,第十代索纳塔的A柱出现明显的变形。

主编点评

从产品和技术上来说,韩系车的实力并不逊色日系或是德系,但韩系车留给中国消费者“廉价”的品牌形象很难改变。韩系车企虽然努力向中国市场示好,但目前来看中国市场并不买账,今年1月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批发销量仅2.07万辆,同比下降40.9%。韩系车企在中国市场还有路走吗?有,不过福特已经捷足先登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驰神往,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如果从燃油车时代到电动车时代没有品牌资产的继承,谁有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我认为在国内,韩系车应当是一个备选答案。

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韩系车需要成为一个“新势力”。

如果韩系车彻底摒弃燃油车时代的性价比标签,在今天中国汽车产业的变革时代里顺势而为,将其已在全球其它市场被验证的电动化技术与产品拿到中国,并且在中国为这些原生电动车打造全新的、符合新时代消费者需求的销售与服务体系,那么以中国市场的体量与包容程度,韩系电动车应当有一席之地。

是不是觉得定语非常多?但这就是现实,是每一个想要在卷到没边的中国市场立足的品牌,最基本的操作。

所以,韩系车要做的,是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彻底绕开原先的基础去做颠覆式变革,从而与现有的品牌观念、造车体系、用户运营划清界限。

这一进程,当起亚在去年12月理清了中国合资公司的股比关系后,就应当要实质性展开了。尤其是当E-GMP电动汽车专用平台已经发布超过两年,当起亚首款原生电动车EV6在2022年全球销量近8万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他们没有理由放弃。

2023年的新能源战略,不应只有新车

中国的新能源市场竞争,早已不是比谁续航多、比谁加速快、比谁屏幕多的时代。对于一个2023年将在中国上市的新能源品牌而言,它需要在产品、渠道、服务全方位去塑造消费认知,而且随着格局重塑窗口期的缩短,越是后来的品牌,速度越是要加快。

起亚当然也不例外。在起亚最新的新能源战略中,有新车规划、有渠道建设、有充电配套服务、有品牌app,再加上两年前现代汽车集团在上海独资设立的中国前瞻数字研发中心,起亚在中国的电动化全面转型,已经有了基本的蓝图。

从新车来看,起亚首款基于E-GMP平台的电动车EV6,将会在今年8月以进口的方式销售。这款跨界的造型电动SUV,不仅全球销量不俗,而且先后获得了“2022欧洲年度汽车”、“2023北美年度汽车”等大奖,产品序列中最高性能的GT车型,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3.5秒。

以这样一款车型作为国内首发,起亚很明显是想要彻底打破品牌过去的印象,用秀肌肉的产品,去展示自己在电动化时代能够达到的高度。

但接下来预计在11月首发上市的EV5,可能才是起亚电动车在国内走量的关键。这款定位中型SUV的电动车,是起亚首款在中国首发的全球车型,它拥有起亚全新的内外造型、材质与功能的设计理念,还有超过700km以上的续航里程。明年,起亚还将在中国推出旗舰电动SUV EV9。这款车型拥有超过5米车长和3.1米轴距,采用六座布局,还将首次配备高速导航辅助驾驶。

除此之外,从2025年到2027年,起亚还将依次推出入门级纯电SUV、首款电动轿车以及一款中型纯电SUV。也就是说,从2023年开始,起亚每年将推出至少一款基于E-GMP平台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到2027年共计将推出6款电动车型。按照起亚的规划,到2030年要实现电动车年销量18万辆的目标,销量占比达到40%。

从渠道来看,起亚一方面在加快对全国经销商门店进行SI 2.0升级,提升购车与门店服务体验,另一方面也在与国内大型经销商集团合作,加速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起亚City Store的铺设。目前,起亚已经与森那美、锦龙、鑫汉马、通立、百得利五家知名经销商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而从充电配套服务来看,由于E-GMP平台是800V高压平台,因此起亚计划与壳牌合作建设800V快充桩的品牌快充站,以满足自家电动车快速补能的体验。此外,起亚还计划与国内主流充电运营商合作,持续接入更加丰富的充电网络,构建多元化的补能服务体系。

最后,起亚将在今年正式上线品牌app,覆盖购车、用车、保养、服务、置换等全生命周期体验,并构建用户数字化社区。

这一系列有关于构建品牌电动化转型的体系,也许大家在新势力身上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放在合资品牌里,这种全体系布局目前应当是除大众之外的独一家。

事实上,在中国之外的全球市场,起亚,或者说整个现代汽车集团,对于电动车的投入,是决绝的。无论是主流品牌中首个800V纯电动平台的开发、对电动车设计的理解、销量规模还是补能服务,起亚在海外市场都是走在跨国品牌前列的一员。

而在国内,如果过去的体系已经没有更多值得留恋的价值,那起亚可以干脆选择自己重新再立一套体系,来重塑在新生代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当然,完成这件事情的前提,是由起亚自己来主导,才是效率最高的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起亚在海外的电动化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国内一直等到合资公司悦达起亚的股权归属捋顺之后,才进入了实质性的布局阶段。

因为只有这样,现代起亚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将他们在全球市场的最新成果,导入中国市场。对于在海外新能源市场上已有所建树的现代起亚来说,握住合资公司的主导权,于合资公司本身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

在中国,起亚转型会面临哪些挑战?

大众ID系列,以及一系列包括豪华品牌在内的跨国车企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开拓过程已经充分证明,燃油车时代的品牌资产,并没有办法直接迁移到电动车市场中。

与此同时,合资品牌的传统燃油车也在这个过程中,份额快速下滑。

今年1-2月,普通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到了33.9%的水平,相比2022年减少了5.5个百分点,相比2020年更是少了15.5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各地各类超常规的补贴,更是将合资品牌燃油车的终端优惠底牌直接摆在了台面上,消费者对于燃油车的价格预期,已经被彻底打乱。

此时,起亚在中国的新能源战略,同样也将面临所有合资品牌共性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中国品牌对新能源消费心智的占领。

2020年至今,国内新能源市场中中国品牌对海外品牌的份额差距持续拉大,中国品牌的份额从2020年初的六成左右到目前已经稳定在八成以上。由此形成的消费认知,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开拓市场的海外品牌而言,都是需要跨过的门槛。

第二个挑战,是起亚的品牌标签。

起亚进入中国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特别清晰的品牌标签。不过,从2020年上市的全新K5开始,起亚有意识在国内开始培育“技术起亚”的认知,也在强化核心价值的输出。

汽车变革的新时代,也意味着强势品牌的封锁开始松动。特别是当所有合资品牌的电动车几乎都要从零开始,而且都面临与自主品牌、新势力的对标压力时,在技术上还小有优势的韩系电动车,是有机会的。

第三个挑战,来自于本土化。

在完成了合资公司的股比调整后,起亚事实上已经主导了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权。这种情况下,起亚对中国市场的竞争理解、消费趋势理解、用户运维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

事实上,海外品牌之所以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份额不及燃油车时代,除了产品本身的原因之外,对于中国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才是核心。中国市场的活力、对新事物的期待、以天为单位的革新,都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而海外品牌能否真正扎根中国市场,紧密跟进去“卷”,才是在中国市场最根本的事情。

不过,相比大众、丰田这样体量巨大的跨国巨头,2022年在中国新车销量9.43万辆的起亚,剥离燃油车品牌资产的意愿要更强。因为它需要通过电动车,实现品牌调性与标签的重塑。从全球市场的反映来看,起亚已经获得了一个好的开始。

此时的起亚,需要胆子大一点,去攻克中国市场这个艰巨的任务,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仍在扩大规模的上升期里,分得属于自己的一块蛋糕。

写在最后

韩系车在全球的表现与在国内的表现,是不匹配的。

但是,在全球市场的前进脚步、曾经在中国市场的高光时刻、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与潜力,都决定了起亚不会在中国轻言放弃,甚至还会强化话语权、增加投资、持续扩张。在中国汽车市场合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智能电动车产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起亚在中国,也正在寻找东山再起的契机。

更何况,起亚明明拥有优质的创新落地产物,也有经销商集团伙伴助力。此时,起亚需要以新的心态,通过强技术、强个性、强标签,在从稳到乱、从乱再到稳的过渡期里,尽可能地搅局。

毕竟,机会从来都是靠自己争取而来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童济仁汽车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