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军官确定岗位后,还有很多事项需要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走弯路、耽误事儿。别担心,笔者精心整理了相关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广大转业战友赶紧收藏起来!
转业军官报到基本流程
确定安置岗位后,转业军官得带上军队出具的退役证明,在规定时间内,到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办理报到登记手续。通常按下面程序走:
1. 部队开具介绍信
旅级以上单位机关要为转业军官开具行政关系介绍信、组织关系介绍信、供给关系介绍信,还要办理退出现役证书,结算各类经费。这一步可是后续流程的基础,一定要确保介绍信等信息准确无误。记得上交部队医保卡的时候,要注意卡上还有没有余额。
2.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报到
转业军官带上部队开的各类关系和地方报到通知书等材料去报到。报到时,得拿着原部队开的行政关系介绍信、组织关系介绍信、供给关系介绍信(有随迁家属、子女的要带上随迁手续),这样才能转接行政关系,拿到落户介绍信。这一步就像是打开地方安置大门的钥匙,千万不能丢三落四。
(注意: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市区)上线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办理系统,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高效办理。以海南省为例,转业军官只需将准备好的材料交给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人员,通过海南省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就可以办理退役报到、户口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等事项,不用再跑去公安部门办理落户等事项了,为避免有的省份没有推行,笔者还是将落户等相关步骤列出)
3. 公安部门落户
转持安置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出具的落户介绍信,还有转业证、户口(结婚证)等材料,到安置地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落户成功,才算是真正在安置地扎下根。
4. 安置单位报到
拿着供给关系介绍信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出具的行政介绍信到接收单位报到。这就意味着开启了新的职场生涯,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工作中。
5. 转接其他关系
党(团)组织关系和社会保险手续等,要按照有关规定转接,相关材料一般交给本单位综合部门办理。这一步虽然看似琐碎,但关系到个人的组织生活和社保权益,可不能马虎。
如果在部队评残的转业干部记得在办理了移交手续后60日内,向户籍迁入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申请转入伤残抚恤关系。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必须进行审查、登记、备案。需要的材料有以海南省为例1.个人书面申请材料;
2.身份证或居民户口薄复印件;
3.退役军人证(退役军人登记表)复印件;4.《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复印件;
5.在部队评残的原始医疗证明材料;6.《残疾军人证》复印件;
7.申请人近期白底免冠彩色照片 1 寸 6 张、2 寸 1 张;
8.市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填写并审核的《海南省残疾军人关系转移申请表》《海南省残疾军人残情复查鉴定表》,一式三份。
6. 服役信息采集
拿着身份证、居民户口本簿、转业证、立功受奖证明等材料到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完成相关信息采集和建档立卡。这些信息可是个人荣誉和经历的见证,对未来享受相关待遇很重要。
离队之前,必带材料
①行政关系介绍信
②组织关系介绍信
③供给关系介绍信
④军官(文职干部)转业复员证
⑤地方报到通知书
⑥其他社会保障手续
这些材料就像安置路上的“通关文牒”,缺了哪一样都可能影响后续安置,一定要仔细检查、妥善保管。
常见问题解答
1. 如何办理军人养老保险转移接续?
2024年3月1日后退出现役,按照“总对总”模式进行办理。“总对总”模式,即全流程联网办理,无需纸质材料。安置地社保机构的银行开户信息已共享给部队,退役军人无需向部队提供。
安置类型(退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项目)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划入省社保中心企业收入户;安置类型(退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项目)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划入安置地社保中心机关保收入户。
可以到省内任一经办机构查询关系转移接续的办理进度,接续完成后短信通知本人。
安置类型错误的,联系安置地社保机构进行业务回退申请,资金退回部队后,由部队重新办理联网转移手续。
2. 家属如何办理随调随迁?
• 随调随迁对象:转业军官配偶和未参加工作的子女可以随调随迁。转业军官身边无子女的,可以随调一名已经工作的子女及其配偶。
• 工作安排:根据《退役军人保障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军官退出现役时,其配偶和子女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随调随迁。随调配偶在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安置地人民政府负责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单位;随调配偶在其他单位工作或无工作单位的,安置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就业指导,协助实现就业。
• 报到事项:需携带县级及以上人事(劳动)部门出具的行政关系介绍信,党(团)组织关系介绍信,工资关系转移介绍信和户口迁移证。
家属随调随迁是很多战友关心的问题,了解清楚政策和流程,才能让家人顺利安置。
3. 如何办理落户?
• 办理地点:父母或家属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户政部门。
• 所需材料:
•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统一开具的《退役军人落户介绍信》;
• 转业证、《军人身份证号码登记表》;
• 入伍前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户口注销证明(如果军人公民身份证号码登记表上面登记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等信息与户口注销证明不一致的,公安机关原则上是按照户口注销证明上面的信息恢复户口);
• 投靠直系亲属需提供关系证明及亲属居民户口簿;
• 拟落户到接收安置单位集体户的,需要提供集体户所在地址和管理单位同意落户意见书;
• 随迁配偶、未成年子女办理随迁落户的,还需提交相应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和子女关系证明;
• 落户个人合法稳定住所的需提供产权证,夫妻共同产权需提供结婚证。
注意:通常转业军官不能回农村地区落户。由于各地落户政策不一样,转友们还需到当地派出所户政部门具体咨询。落户问题关系到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
4. 如何办理转服预备役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退出现役的军官自确定安置地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安置地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兵役机关进行兵役登记信息变更;其中,符合预备役条件,经部队确定需要办理预备役登记的,还应当办理预备役登记。”转业军官回到地方,在办理各种关系转移的同时,如果符合服预备役条件,应当持安置地军转安置部门出具的《干部行政介绍信》、转业证以及预备役军官登记表,到安置地人民武装部办理预备役军官登记手续。
转服预备役是军人的责任和荣誉的延续,符合条件的战友要积极办理。
5. 如何办理子女转学、入学手续?
随迁子女需要转学、入学的,安置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办理。转业军官可以向当地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向当地教育部门发函协助办理转学、入学。转业军官搬迁前,应到子女所在学校开出转学证明;搬迁后,到迁入地区就近学校,凭原学校转学证明和居民户口簿办理入学手续。
提醒:各省市各地区教育部门对于退役军人子女转学入学出台的具体优待政策有差异,可以提前和当地教育部门取得联系,确保能够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希望这份转业报到指南能帮助广大转业战友顺利完成安置,开启新的精彩人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