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在旅游和消费上的存在感很高,但是在矿业领域,就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了。
但是泰国毕竟和我们距离很近,而且泰国的农业和汽车制造都是强势产业,而且和矿产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泰国的矿产情况。
在东南亚国家中,矿业对泰国经济的贡献其实并不算高,整体处于“潜力大、现状弱”的状态。
但是泰国已经有动作了,现在泰国盯上了锂、电池、钾肥这些未来的“硬通货”,开始主动出击补资源短板,做产业布局。
泰国矿物资源部最新的动作是:圈定多个具有潜力的矿区,准备加快采矿业发展节奏,尤其是围绕电动汽车电池和锂资源开发进行产业布局。
同时,钾肥被放在了加速开发的“优先清单”上。原因很简单,泰国要守住农业基本盘,也要在新能源供应链中分一杯羹。
根据泰国官方数据,泰国境内已探明的资源种类多达40余种,总储量超30万亿吨,理论估值高达44,410万亿泰铢(约合1370万亿美元)
光听这数字就够“性感”了,但是现实到底骨不骨感,还得边走边看。
梳理一下泰国的主要矿产。
锡矿:储量全球第一,相对低调
储量高达150万吨,稳居世界第一,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春蓬、拉廊、攀牙和普吉;多为黑色和棕色矿,伴生钛铁矿、锆石等。
年产量约5万吨,参与者包括泰国冶炼精炼有限公司、OM 制造(Thailand)。
对中资企业来说,找寻资源整合与冶炼合作的机会点,潜力可期。
钨矿:参与者已进场
泰国钨矿多样,包括白钨矿、钨锰矿等;分布在北部的清莱、清迈、夜丰颂,以及南部洛坤、巴蜀;年产量在3000~5000吨之间,已有中企如赣州海盛钨业进入赛道。
对于新能源材料链企业来说,现在可能是卡位“战备资源”的早期窗口。
铁矿:资源不小,有稳定参与者
储量约5000万吨,分布在黎府、华富里、北柳和泰国湾地区;年产量19万吨,虽然不算高,但已有萨哈维里亚钢铁工业有限公司(SSI)、浦项-泰诺克斯等钢铁厂稳定运营。
煤炭:仍能源刚需
总储量15亿吨,2023年产量1280万吨;分布在清迈、南奔、达府、帕府、程逸等地;开采主力是泰国电力局,用途以电力为主。
尽管全球脱碳趋势明显,但区域型电力补充 低成本优势,依旧有稳定需求。
现在,泰国政府押注电池、锂、钾肥,是一种战略式的补短板。
而这个过程中,很多中国企业恰好具备产业链完整、技术支持能力强、下游消化能力稳等优势。
出海泰国挖矿,并不是没有机会。
别看泰国的矿业在GDP占比中不显山不露水,实际一看项目清单,大公司不少。
尤其是钾盐、钨和钢铁领域,既有本土势力,也有中国企业深度参与。
钾盐
APPC钾盐项目|乌隆府
由国投矿业推动,设计产能210万吨,目前处于规划中。项目一旦落地,将成为泰国农业产业的重要上游保障。
泰卡利钾盐矿项目|呵叻府
中煤矿建中标,设计产能为光卤石250万吨/年、岩盐33万吨/年,目前处于建设中状态。
对中国企业而言,这类项目不仅是资源入口,更是对接泰国农业链条的关键窗口。
锡矿
泰国冶炼精炼有限公司|普吉岛
设计年产1.2万吨锡精矿,现处于运行状态,是泰国锡产业的核心力量之一。
钨产业
SC矿业|帕府班平矿
钨精矿设计产能为650吨,为本地矿源主力之一。
赣州海盛钨业|巴真府
在当地布局一个颇具规模的钨制品深加工项目,包括:
仲钨酸铵:3000吨
钨粉:2000吨
碳化钨:1200吨
钨条:400吨
硬质合金棒材:300吨
这是典型的“资源 制造”双落地模式,有望让泰国成为东南亚的钨材料出口基地。
钢铁
SSI(萨哈维里亚钢铁)|巴蜀府|年产400万吨
浦项-泰诺克斯|罗勇府|年产350万吨
G-Steel|罗勇府|年产180万吨
在本地铁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些钢厂依靠进口矿石稳定生产,成为泰国工业体系的重要支柱。
中企若有能力打通上下游资源,有望在冶炼—建材—出口上获得优势。
煤炭
泰国电力局|南邦府|年产1600万吨
作为国内能源主力,煤炭在泰国依然是现实可用、成本可控的基础选项,尤其在部分山区与工业园区仍具刚性需求。
从以上这些项目不难看出,泰国矿业虽然不是“资源大国”,但项目颗粒度小、产业组合多、参与门槛相对友好,对中资企业来说反而是一种灵活性更强的赛道。
尤其是像钾盐、钨、锡等关键矿种,已经有国投矿业、中煤矿建、赣州海盛这样的中国公司卡位在前,正在构建“资源抓手 产业支点”的出海样本。
目前来看,泰国的投资价值集中在钾盐、锡矿和钨矿三大方向:
1、钾盐矿:农业经济的刚需型资源,市场稳定
泰国钾盐资源丰富,尤其是在东北部的呵叻高原地带,储量可观,矿物构成以光卤石、钾石盐为主,品质稳定。
更关键的是:有需求就有市场。作为全球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泰国对钾肥的需求几乎是“硬性指标”——种大米要钾肥,种榴莲要钾肥,连出口的热带水果背后,也藏着钾盐的身影。
对投资者来说,无论是开采、销售,还是往下游肥料厂、物流环节延伸,这条赛道都具备长期产业逻辑。
2、锡矿:老牌金属,深加工潜力值得一搏
泰国的锡矿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海的春蓬、拉廊、攀牙和普吉岛一带,主要用途涵盖电子元件、食品包装、造纸涂层等多个领域。
如果只做原矿开采,回报可能偏慢,但若能布局合资开发 深加工产线(如锡化工、锡合金等),将明显提升产品附加值,获取更高溢价。
3、钨矿:小金属里的大赛道,适合高端制造配套投资
钨矿主要集中在北部清迈府、南奔府一带,储量不算极其突出,但稳定性和稀缺性带来了长期价值。
作为硬质合金和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材料,钨的下游需求稳定增长。
投资者可以关注勘探和初步开采环节,同时向下游的碳化钨、钨粉、硬质合金棒材等精深加工方向拓展。
泰国矿业政策:机会虽有,但“规矩不少”
泰国的矿产资源归政府所有,地表权与矿业权分离。所有勘探、开采活动,必须获得政府许可。
常见的矿业许可证包括:
独占勘查许可证(EPL):面积最多500英亩,有效期1年,不可延期;
特殊勘查许可证(SPL):面积可达4000英亩,有效期5年,不可转让;
采矿许可证:采矿面积不超120英亩,有效期最长25年。
在泰国,环境保护部门对矿业活动拥有高度话语权。拿到许可证不代表可以马上动工,必须先取得环评批准,这是多数外资矿企落地慢的主因之一。
如果企业希望在泰国建厂(如选矿厂、冶炼厂或化工厂),通常要完成以下流程:
申请BOI投资优惠证书(关键一步)
公司注册
土地选址与购买或租赁
环评报告与批准
建筑许可证
厂房施工与设备进口
流程虽然标准化,但每一步都需要与地方政府、BOI、环保部门打配合,建议有本地法律顾问或中介资源协助推进。
(以上这些合规服务,山海图都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有需要的朋友后台滴滴)
写在最后
出海泰国挖矿,虽然不像资源大国那样天花板很高,但是中企凭借技术和运营优势,依然可以“单点爆破”。
出海不是大开大合,出海是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泰国矿业仍有机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