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航拍绿化(央视:航拍中国之陕西)

发布时间:2024-04-12 15:45:22 游览:11 次

陕西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秦岭横亘其中,秦岭以南称为陕南,一派江南景象,秦岭北侧是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再往北,就是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陕北。

-147

秦岭,超过1600公里的距离,是这条山脉从东到西的跨度,它比欧洲最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还要长三分之一,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冬季的冷空气不容易翻越它南下,夏季的暖湿气流也难以北上,因为秦岭,中国有了南方和北方。

太白山是秦岭的最高峰,这里曾经是一片冰封地带,它参与了12万年前的全球性冰川运动,当时的灾难,让许多地区的生物大量死亡,但秦岭山区幸运地保存了一些古老的物种。

-166

-86

80年代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朱鹮,朱鹮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千万年,在人类的保护下,现在这里的朱鹮已经超过1700只。

秦岭之中,生活着300多只野生大熊猫,迄今为止人类发现了5只棕色大熊猫,它们都生活在秦岭。

海拔两千米,是金丝猴的天堂,秦岭的冬季寒冷漫长。羚牛,不是牛,从亲缘关系上,它跟羊更接近,叫声也和羊差不多,它们一般生活在高海拔的密林中。

秦岭中部,终南山,隋唐开始的隐居传统。从秦岭中部向东北飞行,这片拔地而起的巨石群就是华山,秦岭余脉中,风格最为独特的石头山,公元七世纪前,几乎无人登顶,后来道士们凿出一条小路,这就是民间传说的自古华山一条路。

泾河与渭河在这里交汇,并且诞生了一个成语"泾渭分明",泾河的清与浊,常常随着季节发生交替变化,夏天的丰水期,两条河含沙量都很高,界限不清明晰,到了冬季枯水期,泾河的含沙量会猛降到雨季的千分之一左右,这时候就会呈现"泾渭分明"的标志性景象。

渭河接纳了它最大的支流泾河之后,缓缓东去,前往它的终点黄河。陕西人把渭河视作母亲河,不仅因为它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更在于它携带的大量泥沙,用几千万年的时间,冲积出了3.6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关中平原。

天府之国的美称,最早就指关中平原。它曾经孕育出一个奇迹,那就是大秦帝国的崛起。

仿制陶佣的原型,来自这三座巨型土坑,近8000件兵马佣,构建了一支规模空前的地下军团,承载着人们对于秦帝国的想象,兵马俑西面1500米的地方,有一座高87米的山坡,这是秦始皇陵的封土堆,据司马迁记载,地宫顶部镶嵌着闪闪发光的宝石,模拟日月星辰,大量的水银在沟槽中循环,模拟江河湖海。建造秦始皇陵耗时39年,最多时工人达72万,陵园总面积相当于63个北京故宫。

秦长城难觅踪迹,我们只能通过明长城的遗址想象秦帝国绵延的防御工程,长城烽火台,是当时最先进的通讯工具。历代驻扎长城的士兵都住在关堡。

直道和长城是同期进行的两项超级工程,一个隔绝,一个通畅,长城拦住南下的匈奴,直道,则连接了帝国的边疆与首都,从咸阳到包头700多公里。

乾陵,61尊石像,原型亚欧各国使者。

西安的名字被叫了600多年,而在之前的1500年里,它是以长安的这个称呼,被全世界认识并向往的。

大雁塔是唐长安的地标建筑,唐代的高僧玄奘主持修建了这座塔,用于保存他从印度取回的经书与佛像。

作为丝稠之路的起点,长安拥有繁荣的贸易市场,在唐代,它是欧洲最大城市君士坦丁堡的7倍,极盛时,人口超过100万。

唐帝国的皇宫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大明宫遗址。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地看到长安的影子。

西安马拉松被称为城马,因为马拉松赛事是在城墙上举行的。现在看到的是明代的遗址。

如果说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是在高度和边界上拓展,那么西安则是在同一个空间叠加出来的时间之城,秦汉唐明,十三朝的时空,同时聚合在古城之中。

横亘的秦岭,拦截了北上的水汽,发源了难以计数的溪流,这些河流成为汉江的源头。汉江是陕西水量最丰沛的河流,两千多年前,汉江孕育了一个强盛的王朝,汉朝,汉人,汉族,汉字,这些称谓都来源于汉江。

作为汉江的支流,旬河蜿蜒穿城而过。这里是汉江在陕西的最后一段路程,在闯过秦岭南麓的山谷后,它将在湖北冲积出4.6万平方公里的江汉平原。

汉江滋养的汉中盆地物产丰富,每年三月,是汉中油菜花最繁盛的季节,中国每年种植的油菜超过1亿亩,从最南端的海南,到最北端的内蒙古,跨越30多个纬度,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汉中油菜花所在的北纬32度附近,分布着一条长达两千多公里的世界油菜花带,这条油菜花带每年出产的菜籽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

在陕南,丰沛的水系灌溉了更多的水田,种植水稻。陕北的春天来得晚,春播之后的梯田,常常要辅上塑料薄膜保温,特殊的气候和地貌,造就了这片北方梯田。

向西飞行,抵达陇山,陇山海拔超过两千米,地势垂直抬升的过程中,气温逐渐降低,较冷的气候导致地表树木逐渐变少,形成了陕西境内唯一的天然草原--关山草原。两千多年前,秦人就发现了这片草场,开启了在这里放牧养马的历史。

我们星球70%的黄土都集中于此,这是全球最大的黄土高原,黄土层最深的地方可达180米,很难想象,它是风沙逐渐吹拂沉积的结果,经过数十年的绿化改造,黄土高原上的大部分地区如今已被层层绿意覆盖。

数百万年前,西北方干冷的大风,挟带着大量泥土,受到秦岭山地的阻挡,慢慢落下,它们以大约一万年一米的速度,逐渐堆积,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

人类历史上,风沙吞噬文明的悲剧一再重演,但黄土高原是个例外。河水流经的地方,沉积出了平坦的地带,这里有最肥沃的土壤,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的河谷中开启了最早的农业。历经几千年,古老的农作物粟,也就是今天的小米,仍然在这片耕地上生长。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年长的柏树,它在这里已经生长了5000年,传说是黄帝亲手栽种了它。今天全球超过5分之一的人,把黄帝奉为共同的祖先。黄帝建立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民族的雏形,从此黄土高原迎来了文明的曙光。

黄土高原所在的纬度附近,在5000年前大放异彩,它集中了人类最古老的几大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先后崛起。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诗中描写的地方,就是黄河中游的洽川,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在黄河流域上春耕秋耘,过着慢悠悠的生活,他们记录下日常生活和真实的感受,吟唱出来便成为最早的诗歌,诗经就是这样一部诗歌总集,古老的田园牧歌,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传唱。

这座明代的九层古塔,是延安的地标。窑洞。黄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而且结构紧密,凿挖后不易坍塌,于是人们因地制宜创造出了冬暖夏凉的窑洞。

地坑院,在平地上挖出方形的地坑,然后在地坑的四壁挖出窑洞,大多数人家的院中会栽一棵树,树冠冒出地面,以防外人不小心掉进地坑。

藻类和不同的矿物成分,让这里的盐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定边盐湖是西北的主要产盐区,盐储量足够全人类吃上整整3年,如今机器基本上取代了人工,来完成繁重的打盐。

这些盐湖原本是封闭的内陆湖,含盐量很高,由于蒸发量大约是降水量的8倍,湖水不断减少,湖泊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盐是湖泊留给人类最后的礼物。

马铃薯的农田,为了节约用水,大型的喷灌系统以水源为中心,旋转灌溉,形成了圆形的农田。榆林北部分布着多个沙漠农业试验田,这些试验,为人类改造沙漠提供了新的可能。

这里曾经是匈奴人最后一座都城,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一般不建城,公元5世纪,匈奴人在建立大夏政权之后,开始修筑统万城,为了让墙体坚固,建筑材料除了常用的沙土和石灰,还加入了糯米汁来增强粘性。统万城的修建,更像匈奴的回光返照,建城后不到20年,匈奴人就消失在茫茫戈壁之中。

统万城附近的无定河畔,原本是一片绿洲,这条河流的位置几乎划出了游牧和农耕文明的界限。今天,这里仍然是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区,河流北面以牧民为主,南面更多为定居耕作的农民。

进入工业时代之后,人们发现了黄土高原新的价值,这里是中国能源走廊的核心地带。亿万年前,黄土高原湖泊密布,生活着众多的远古生命,当这些生命一代代死去,它们的脂肪和蛋白质变成石油和天然气。远古的生命消失之后,又以能量的方式穿越万年。

今天依靠充足的日照和强劲风力,太阳能和风能得以大力开发,新的能源模式,刷新了人们对黄土高原的印象。

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每年夏天,全世界60%的遗鸥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在所有鸥类水鸟中,它是最后被人类发现的。遗鸥对繁殖地的选择十分苟刻,它们只在荒漠地带的湖心岛上生育后代,湖心岛四周的水位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湖面还得风平浪静,可以说遗鸥是一种很挑剔的鸟。

陕西北部与内蒙古交界,这里是草原地貌向黄土高原过渡的地带,原本自西向东流淌的黄河,在这里也转为由北向南,开启一段七百公里穿越陕西的漫漫旅程。

九曲回肠,其中乾坤湾构成了一个太极图,以黄河为界,河东为山西,河西为陕西。

壶口瀑布,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水面最广时上千米,落差50米,不羁的流水如同天河倒泻,壶口成为天险,许多慷慨激昂的故事在这里演绎。

势不可挡的黄河,成为这个东方民族的精神象征。没有什么能阻挡一条长河奔流入海,万川归一的大海就在前方。

编者按: 十八洞村是全国精准扶贫村级样板,为更好展示湖湘人民用双手书写追梦小康路上的印记,解读更多的“十八洞村”现象,红网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多个乡村一线,蹲点采访拍摄,记录精准扶贫以来的乡村巨变。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扶贫印记”“幸福的炊烟”等融媒体主题报道,让普通大众跟着记者的镜头,感受脱贫攻坚路上,奋斗者们别样的芳华和人与土地根脉相连的深厚情感。

红网时刻记者 李慧 张兴莎 摄影 秦楼 衡南报道

航拍的六合村硬化、绿化的道路。受访者供图。

六合村成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受访者供图。

这次我们集中拍摄采访的是衡南县栗江镇六合村,一提及“六合”二字,村党总支书记赵小华便说,六合是东西南北和天地,是这里祖祖辈辈村民对居住地的美好愿景,愿风调雨顺,愿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这里的老百姓对土地有着根脉相连的深厚情感。

车辆一路前行,穿梭在乡间小道上,家家户户种上了柚子树,青绿相间。除了食用功能,我想柚子寓意着荫佑子孙,它也象征着平安、吉祥,更多表达当地老百姓对平安幸福的憧憬期待。

车辆行进中,两旁绿树成荫,仿佛走进了一片绿的海洋,微风袭来,看着旁边田间长势喜人的绿秧苗,被风搅得此起彼伏,还有鸭子在田间戏水,静中有动,很有生气。一排排乡村小别墅十分惹眼,映衬着精准扶贫带来的发展变化。

我想要捕捉美景,不时拿起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纯自然的乡村图景,我想这就是扶贫的印记,也是我们此行要拍摄的内容吧。

衡南县六合村新修缮的祠堂。

当地祠堂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

一路风景一路歌,六合村抬头可望见王家祠堂,有意思的是,六合村全村32个村民小组就有26个祠堂,祠堂文化在这里成为古香古色的一道色彩。

走进蓝田冲祠堂,里面记载着“开户始祖王公宗福于公元一三六七年徙居蓝天冲,开基立业,繁衍生息,迄今六百四十九载。吾之祖堂,随后始建,久沐风雨,辉煌不再。缅先祖之训,怀追远之诚,光耀槐庭,乃吾辈之责也。”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祠堂对村民尤其是村里的老人来说,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现在村里的红白喜事大多在这里举办,就像记载所说,来这里常怀追远之诚,光耀槐庭。

老式打稻机。

村里种粮大户王芳武家写有风调雨顺的斗笠。

向阳而生的向日葵生机勃勃。

尽管现在农村耕种收割被机械取代,但我们仍能在村里看见老式打稻机,斗笠蓑衣,是农人割舍不下的记忆。村里种粮大户王芳武一把锄头,披着斗笠,下田查看水稻秧苗生长,他种了140余亩水稻,年产量超20万斤。他和农田打了几十年交道,说要等干不动了再收工,他对脚下的农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护着农田,也依靠着农田的反哺。

衡南县六合村村里组建了舞蹈队,白发老奶奶化身“仙女”翩翩起舞。

为了排练广场舞,村里的大姐们早早穿好统一服装,伴随音乐练起舞来,她们的脸上充满欣喜。这种认真的样子迸发着朴实。在一棵大重阳树下,大姐们唱跳,老人小孩跟着音乐律动,一群人在重阳树下的狂欢,便是精准扶贫路上生活美的生动刻画。

老祠堂、古树、古桥、传统的农具、农人的笑容……在六合,我把所见之景所见之物串联起来,仿佛看见了一副农村浮世图,看见了奔跑中的小康生活。

赵小华介绍,好多年前,六合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现在山水文章都做起来了。过去1100亩的长冲湖,养在深闺人未识。开发长冲水库,建成滨水休闲山庄,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了26万元。

还有5000多亩的紫色页岩山地,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荒山未被开发利用,如今引进多家合作社,种植了黄桃、花椒,2600亩花椒种植,让六合村成为衡阳名副其实的花椒第一村。

站在长冲山上,有村干部掰着手指算收入:到明年,花椒黄桃预计能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收23万元。通过产业发展,六合村已累计带动村民就业200余人,2019年六合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0元,六合村成为衡南县一张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

荒山变金山,远湖成近景。六合村的致富门路就长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紫色页岩的身上。

产业发展是村民幸福的直接驱动力。在花椒基地务工对贫困户王一香来说尤为重要,几年前,丈夫患喉癌治病花费了17万,雪上加霜,王一香的小儿子如今也患膀胱癌,2000多元的工资或许杯水车薪,但是她目前靠劳动来得最直接的最快速收入的方式了。

还有王贵诚,面对卧病在床的儿子要照顾,还要养家,陷入两难。2015年,通过村干部牵线,衡阳市住建局与王贵诚签订协议,由她为单位食堂提供蔬菜。勤劳的王贵诚在屋前6亩多地里种满了瓜果蔬菜, 种下“勤劳”收获“希望”。生活虽困难,但不能失了远方。

勤劳能致富,这在六合村村民身上得到了生动践行。每天,欢快的情绪在劳动的人群中传递开来,妇女们边干活边聊家常哼唱歌曲,乡村沉浸在劳作的欢歌笑语中。

站着被盛夏果实披满的紫色页岩大地上,我被这方土地上老百姓的朴实勤劳感动,看到了这里的人与土地根脉相连的深厚情感,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