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帝都,是一个值得多次游览的城市,对于最佳旅游时间,春季(3月至5月)和秋季(9月至11月)是最佳选择,春季气候宜人,百花盛开,适合户外活动;秋季天气凉爽,风景如画,是观赏红叶的好时机,这两个季节的气候和景观都非常适合旅游,可以充分体验北京的文化和自然美景。
帝都北京,值得去10次的城市。
你问我为什么?
先说实话,我原来也不觉得有哪个城市能让我去10次都不嫌多。
直到我真去了几次北京,你要说有啥新鲜事,每一回都能整出点新花样。
北京给人的感觉,头一回去就像进了个大院子,啥都有,啥都新鲜,脑子都容易转不过弯来。
高铁一停,站里跟春运似的,拉着箱子的人一波接一波,刚出站就被人流推着走,像极了小时候逛庙会。
地铁口那儿,永远是“人比地铁车还多”。
有人问我,北京自驾怎么样。
我说你要是喜欢挑战,或者打算体验一下“堵在路上的人生”,可以试试。
不过说真的,地铁才是北京的王道。
地铁线路多,像蜘蛛网一样,去哪都能到,就是高峰期得有心理准备,别嫌挤。
有一次我在西直门坐地铁,进了车厢直接被人群顶到最里面,手都举不起来,手机掉了都只能用脚踢回自己脚底下。
不过地铁方便,去哪都顺溜。
想省钱、省心,地铁加11路(步行),绝对够用。
有次我赶早去天安门看升旗,四点半天还没亮,已经有一堆人排队。
大家一边哈气一边说笑,互相问着“你几点来的”“第一次看升旗吗”,气氛比过年还热闹。
国旗升起来那会儿,所有人举着手机,前面大哥激动得差点把国旗拍成了自拍。
我身高不占优势,回头看照片,大部分都是人头。
不过,这种热闹劲儿,就得现场感受,才算到过北京。
北京的景点,真是多得让你挑花眼。
故宫、颐和园、长城,这仨地方你不去,回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过。
第一次进故宫,跟着大部队走马观花,走到脚底冒烟,满脑子只有红墙金瓦。
第二次懂事多了,提前网上买票,租了个语音导览,自己慢慢溜达。
那天北京下点小雨,院子里安静,踩着青砖路,能闻到花草味道,忽然觉得这才是皇帝家的后院子。
长城我去过八达岭,也爬过慕田峪。
头一次冬天去八达岭,风大得像刀割一样,帽子差点被吹跑。
队伍排得老长,等轮到自己上去,已经冻成冰棍。
不过坚持走完一段长城,站在上面眺望那条巨龙一样的城墙,心里头还真有点成就感。
后来朋友推荐慕田峪,说人少风景好。
第二次去,爬到山顶,天高云淡,长城在山脊上扭来扭去,远处村庄像模型一样。
下山那会儿,肚子饿得咕咕叫,找了家小餐馆,吃了烤虹鳟,鱼肉鲜嫩,蘸点酱汁,味道真地道。
北京的公园多,真的是“到处都是公园”。
北海公园、景山公园、陶然亭,随便挑一个,买张票进去,找个长椅坐着,发一会儿呆,什么烦心事都没了。
有一回去景山,爬到山顶,整个故宫就在脚下,傍晚时分,霞光洒在金瓦红墙上,风里带着点桂花香。
边上一个大爷领着小孙子,讲明朝的故事,小家伙听得一愣一愣的,我在旁边也跟着涨了点见识。
北京的胡同,怎么说呢,得自己进去转转才明白。
南锣鼓巷虽然热闹,其实越往深处走越有意思。
那种巷子,窄到自行车都得侧身过。
有次钻进豆腐池胡同,偶遇一家炸酱面馆,门口排队,老板娘手脚麻利,面条一拌,黄瓜丝、豆芽、酱,吸溜一口,嘴里全是“京味”。
隔壁桌大爷聊自家孙子考上大学,边吃边聊,全是生活里的小事儿。
北京的美食花样多,不过想吃到地道的,得往小巷子里找。
有回在王府井吃烤鸭,队排得跟春运似的,鸭子上桌,皮脆肉嫩,价格翻倍。
后来一哥们领我去安定门附近的小馆子,环境普通,但鸭子香气扑鼻,蘸点甜面酱,卷着葱丝黄瓜,那个滋味,回头还想再去一回。
还有一次在什刹海边,碰到一位卖糖葫芦的小哥,边吆喝边串糖葫芦,亮晶晶的糖衣,咬一口嘎嘣脆,酸酸甜甜,嘴巴一下子就“开窍”了。
豆汁、焦圈、卤煮火烧、炒肝这些老北京小吃,第一次吃豆汁,差点没被呛出来,边上大爷看我表情,说“慢慢来,配着焦圈吃,越喝越顺”。
后来真就喝上瘾了,回家还念叨。
北京的夜晚,讲真,比白天有意思。
三里屯是年轻人的地盘,晚上灯火通明,酒吧门口排队的比白天景区还多。
有回和朋友去三里屯,本想着体验一把“潮流生活”,结果进了酒吧,音乐大到说话都得贴着耳朵,喝了两杯啤酒,感觉还不如在后海听民谣自在。
后海晚上,灯光倒映在湖面上,小酒馆里弹吉他的、唱民谣的,气氛松弛。
有回坐在露天座位,点一杯柠檬水,看着小船划过水面,隔壁桌一对老夫妻带着孙子,孩子开心得拍手,爷爷边划船边讲小时候的趣事。
我差点忘了时间,结果错过了末班地铁,只能打车回去。
说到住宿,北京真是“有钱有有钱的住法,没钱有没钱的过法”。
我住过连锁酒店,也体验过胡同里的民宿。
有次住在鼓楼附近的青旅,房间小,晚上楼上有人拖椅子,声音响得像打雷。
不过能和天南海北的旅友一起聊天,大家围着桌子讲各自的旅行趣事,气氛特松快。
有人说北京住着贵,我看其实主要看地段。
东城、西城、海淀,景点多,又方便,提前订还能捡到好价钱。
假期还是得早下手,五一国庆这种日子,热门地段贵是肯定的,拖到最后可就只能找远郊的房间了。
我就有一次没订上房,最后住到顺义,天还没亮就得赶去市区,回去直接瘫床上。
北京的天气,怎么说呢,就是“有点小脾气”。
春天风沙大,有回刚到北京,第二天出门嘴里都是沙子。
夏天热得像蒸桑拿,太阳一晒,头皮都烫。
秋天最舒服,天高云淡,特别适合去香山看红叶,不过人也多,晚了就是“看人头”。
冬天冷,风大,裹着大衣出门,鼻子冻得通红。
防晒霜、帽子、防蚊液、保湿喷雾,出门都得带,真有用。
北京其实适合慢慢转。
头一回来,肯定是到此一游,跑热门景点。
第二回、第三回,你会发现,北京的有趣不在大景点,而在那些不起眼的小巷子、老街坊、胡同口的小摊。
有时觉得北京像一坛老酒,刚入口觉得烈,喝久了舍不得放下。
有一次在琉璃厂溜达,看见个卖古玩的老头。
我问他生意咋样,他哈哈一笑,“这年头,东西有故事,比啥都值钱”。
这话听着像玩笑,其实说的就是北京。
这个城市,处处都是故事。
每次来,都有新的。
有朋友问我,北京怎么玩才省钱。
我的经验就是,能走地铁就走地铁,实在不行拼车。
景点门票提前网上约,学生证、老年证别忘带,能省不少。
吃饭别在景区门口扎堆,往胡同里钻,小店子味道正,价格实惠。
买纪念品别冲动,景区门口那些“老北京礼物”十有八九出自义乌。
想买真东西,去潘家园淘点杂货,或者琉璃厂看看字画,哪怕不买,逛逛也有收获。
北京人看着有点“高冷”,其实问路、问价,热情着呢。
我有次迷路,问大爷路,他直接带我走了半条街,边走边讲哪家卤煮好吃。
还有一次赶末班地铁,安检员看我着急,帮我加快检查速度,让我顺利进了站。
这些小细节,其实最让人觉得北京温暖。
有人说北京贵,我觉得其实性价比还行,关键是怎么玩。
你要是一天跑仨景点,顿顿大餐,钱包铁定吃不消。
但慢下来,挑俩喜欢的地儿,一天溜达溜达,吃点小吃,晚上在胡同口转转,体验感一点不差。
北京的四季各有味道。
春天赏花,秋天看叶,冬天逛庙会,夏天夜市撸串。
有一年秋天,我去香山,红叶还没红透,山脚下买了个烤红薯,坐树下发呆。
一边闻着烤红薯香,一边看小孩捡松果,大妈练嗓。
天上云卷云舒,地上人来人往。
那一刻,才觉得北京的日常其实最迷人。
我喜欢北京,因为它既有“皇城根儿”的气派,也有人间烟火味。
每次来,都有新发现。
有时候觉得北京像个老朋友,见多了不腻,离开了还惦记。
所以说,北京值得去10次。
第一次被气势震住。
第二次被胡同美食收服。
第三次和朋友在798拍照。
第四次夜里在后海听歌。
第五次早起沿长安街跑步,看着城市一点点醒来。
第六次带家人去科技馆,孩子追着机器人跑。
第七次秋天在北海看荷叶。
第八次冬天吃一碗羊蝎子。
第九次春天在玉渊潭看樱花。
第十次,就是想北京的时候,随便找个理由,回来走一走。
北京就是这样。
每次来,都是新的开始。
别问值不值,来了就懂了。
本文来自作者[50cnnet]投稿,不代表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国物联网第一门户|物联中国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0cnnet.com/lvyou/153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国物联网第一门户|物联中国的签约作者“50cnnet”!
希望本篇文章《去北京旅游几月份最佳-什么时候去北京旅游最好(帝都北京,值得去10次的城市,给大家分享真实旅游感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国物联网第一门户|物联中国]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北京作为帝都,是一个值得多次游览的城市,对于最佳旅游时间,春季(3月至5月)和秋季(9月至11月)是最佳选择,春季气候宜人,百花盛开,适合户外活动;秋季天气凉爽,风景如画,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