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栖居地,浣花风雅园
在初夏的某个慵懒周日,我独自踏入浣花溪公园的怀抱。这座公园得名于浣花溪,浣花溪又名濯锦江,其名字背后藏着两个浪漫传说。其一,古时溪畔桃花灼灼,每逢春日,嫣红的桃花倒映在溪水中,花瓣随波逐流,浣衣女子倚着木槌欢歌,故而得名“浣花溪”;其二,相传唐代溪边住着任姓姑娘,一日,一位浑身疮疥的僧人路过,恳请她帮忙浣洗沾满脓血的袈裟,任氏爽快应允。当她在溪边漂洗时,每漂一次衣物,莲花便从水中应手而出,邻里大为惊异,“浣花溪”之名由此而来。
一入园,便被清幽雅致的景致所俘获。园内花草繁茂,绿树成荫,宛如一幅自然天成的画卷。百年古桂、千年银杏,与香樟、马褂木、海棠、芙蓉等树木交相辉映,枝叶繁茂。五彩斑斓的鲜花争奇斗艳,绿茵茵的草坪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视野也随之豁然开朗。
而诗意,无疑是浣花溪公园最动人的灵魂。
我从南大门步入,一条长达388米的诗歌大道映入眼帘,肃穆之感油然而生。大道之上,镌刻着300多位著名诗人的代表作与生平事迹,宛如一条流动的中国诗歌发展史长廊,让人得以触摸古文化的绵长脉络。漫步其上,仿佛置身于诗歌的历史长河,与历代诗人隔空对话。那些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孤寂,“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殷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豁达,“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怆然,皆在脚下的大理石上熠熠生辉。大道两旁的松柏丛中,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等历代诗人的雕像栩栩如生,吸引着游人驻足观赏。在公园的河畔与山上,诗歌典故园里“关雎恋情”“屈原涉江”“饮中八仙”等8组雕塑,更是将诗歌中的经典场景一一重现,彰显着中国古文化的深厚底蕴。
紧邻诗歌大道的,是一条约200米长的新诗小径。小径上,诗碑林立,诗砖铺就,汇聚了闻一多、徐志摩、海子、艾青、冰心、舒婷等现代当代诗人的佳作,以“生命诗篇”“爱情诗篇”“故乡诗篇”等板块呈现。漫步其间,徐徐品读,诗意如涓涓细流,浸润心田,带来内心的宁静与享受。小径中段的诗歌广场别具一格,两边石墙上“静由心生”“坐观云起”的牌匾古朴典雅,周围的“游人诗墙”更是为游人提供了抒发情感、挥洒才情的天地。
园内的万树山虽只是一座低矮的人工山丘,却别有一番韵味。山体造型多变,锦水环绕,植被丰茂。“万竹广场”“川西民俗文化广场”点缀其间,草坪与花卉相互映衬,营造出“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清幽意境。漫步于此,或穿行于山间小径,或休憩于树下石凳,暑气尽消,只余清新惬意。
有水的地方便有灵气,园内的沧浪湖便是浣花溪公园的灵动所在。这座位于公园中心的宽阔水域,由浅滩、溪流与小岛构成,岛上的“浣花居”景观建筑更是一绝。站在浣花居上极目远眺,李白笔下“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美景尽收眼底。循着小径前行,便能抵达位于公园北侧的白鹭洲。这里毗邻杜甫草堂与四川博物馆,以湿地景观为主,芦苇丛生,栈道、小桥、流水错落有致。在此观赏白鹭翩跹起舞,静看鲤鱼跃出水面,方能体会李白“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的闲适与美妙。
浣花溪公园,是休闲的好去处,更是诗意的栖居地。在这里,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完美交融,让人在喧嚣尘世中寻得一方心灵的净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