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高考寓言(《寓言作文》)

发布时间:2024-04-20 06:48:51 游览:13 次

《有所得有所失》 1.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得” 与“失”,它们并不是绝对的两个极端,往往是相伴相随的,是一种辨证的关系。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我们而言,固然有得有失。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够坦然面对“得”与“失”的人却寥寥可数。据我的所见所闻,以下例子是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 贪官污吏之猖狂都因太计较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时刻只想在民众身上刮取民脂,民膏,也不想为百姓造福一方。 万千学子都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心态去读书,全然不理会读书的真谛,最后上演的往往是一幕幕发人深省的悲剧。因高考落榜,就服毒自杀;因成绩差忍受不住父母的责备就离家出走,这些已经屡见不鲜了。只看见一时的“得”与“失”,就甘愿放弃一个让我们去奋斗,去拼搏的美好未来。瞬间错误的抉择让我们的心灵承受着无尽的悔恨。 豁达面对“得”与“失”,生活会因此变得永恒星光闪烁。老子曾说过:“同于得者,得亦乐得者: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这就是告诫人们,“你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东西,必然是你失去了必须失去的东西。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到。 所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何必在得与失之间苦苦挣扎,轻轻闭上眼睛,宽慰自己的得与失吧! 上述都是一些浅显的道理,为什么人们依然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已有并值得珍视的得,难道这就是人性的贪婪与愚昧。当一个人得到越多,他就会开始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原来追求成功,达到目标的快感就会烟消云散。可是稍微有所失,就会给它挫败感,令他马上变得诚惶诚恐,仿佛害怕拥有的一切会立即离他远去,这简直就是在等待世界末日来临的前奏。其实世间一切总是生息循环,成功者与失败者之所以结局迥然不同,那是因为两人看待得与失的角度不同。失败者就像我前面说的那 样,得到越多时不再欣喜;稍有所失,心就悲怨,这和守奴才没有什么区别。而成功者反之,当他所失的越多,就是再失,也就感到痛惜,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这是他懂得珍视得与失的过程,他看透了得与失之间的门槛。 得与失之间所获的东西要珍惜,对失去的不要耿耿于怀,是非得失,都要真诚对待,不患得不患失才是生活快乐的源泉。 2. 曾有人说,生活就是一门平衡得失的艺术,此言得之。生活有得有失,本是自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失去,并非无所有,并非无所得。 古人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也许你失去了玫瑰,却因此得到了朋友的认可,得到了内心的安宁这并非无所得。换一个角度看得失,你会豁然开朗:倒掉一杯陈水,你却拥有干了一杯清泉;失去了蔷薇,你却采得了玫瑰;心灵遭受了创伤,却拥有了一份独有的体验…… 先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群星。”不要因为失去而悲伤,而应看到所得到的。 也许你会说,苏轼失去了很多:仕途不顺,屡遭贬谪,贤妻早丧,无法白头。但若无此种种不顺,又怎能造就苏轼伟大的文学成就,造就他旷达一世的情怀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何等的气势;“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何等坚韧;“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又是何等豁达。苏轼的失去使他成为文学上的巨人,苏轼的不顺使他能站在峰顶俯视世人。失去,本没有什么值得忧虑,展望前方,你将因此而得到更多。 也许你会说林和靖失去了很多,拥有超人的才华却没有进士及第,而是终老于山林之间。可你换一个角度看,正是他的失去,使得他的心灵得到一份净土,不为世俗所污,不为尘世所染。以梅为乐,以鹤为友,畅意于山水之间,成就了千古佳话。 也许你会说老舍失去了很多,作品删繁就简,损失了金钱上的利益。但正如老舍先生自己说的,他在经济上吃了亏,却在文学上占了大便宜。失去了金钱上的利益,换来一部部不朽的经典之作,你说是得还是失呢? 失,或许无可奈何,但在某种意义上讲又何尝不是得呢?失与得,本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无所失,就无所得。失去,不应是你悲伤,你应欣喜于因此得到的一切。 不以丢愁,不以失悲。得失相生相伴。得失,也无愁绪也无忧。 3. 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题记 谈到失去,不知会有多少人要叹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门被“咔嚓”一声上锁,但是在我看来,有失必有得。一扇门关闭了,必有一扇窗会缓缓打开。不信?不妨随我来。 朔风凛冽,黄沙漫天,塞外驿道上,悠悠的琵琶声声,刚腾起的音符即被马蹄踩碎。哦,是昭君,和亲匈奴,这意味着她远离了大汉,失去了她的家园!可是,怎么,琵琶幽怨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春暖花开、万籁复苏般的天籁之音。我看到昭君的笑容,倾国倾城。是的,她明白,她得到了汉宫中永远没有的自由,她得到了汉匈两族人民的安居乐业。如果说汉宫的门对她关闭了,那么她推开了塞外的那扇窗。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上,一个人正迎风而立。哦,是苏轼。一再的被贬,这意味着他是去了显贵于朝的机会,失去了以他的才学本应用有的功名利禄。可是,怎么,赤壁虽因三国一战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可却是子瞻让他名垂千古!我看到东坡的笑容,豪放不羁。是的,他明白,他得到了山水灵动的韵致,他得到诗文雨露的滋润。如使东坡仕途显达,中国岂不少了一位大文豪?如果说仕途的大门对他关闭了,那么他推开了文学的那扇窗。 这边,是跳高的标杆;那边,是110米栏的跑道。空空荡荡的场内只有一个孤独的身影。哦,是刘翔,知音身高矮了5公分,就意味着他将无缘跳高的标杆。可是,怎么,鲜花,掌声,欢呼,沸腾的人群呼喊着:“刘翔!”那抹鲜红的中国红,成为了“亚洲飞人”,成为了一个民族的骄傲!我看到刘翔的笑容,开朗自信。是的,他明白,他得到了110米栏跑道上的辉煌,他得到了奔跑时如风的快乐。如果说跳高的大门对他关闭了,那么他推开了奔跑的那扇窗。 相信了吗?人生在世,没有什么可以永远留存,我们就是在一次次的失去和获得中学会成长,学会生活。生活的艺术亦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有失必有得,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在一扇关闭的门后顿足捶胸,绝望的嚎啕,而是去寻找那扇虚掩的窗,然后轻轻推开它,迎接外面灿烂依旧的阳光。 你觉得呢? 4.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得”与“失”,它们并不是绝对的两个极端,往往是相伴相随的,是一种辨证的关系。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我们而言,固然有得有失。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够坦然面对“得”与“失”的人却寥寥可数。据我的所见所闻,以下例子是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 贪官污吏之猖狂都因太计较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时刻只想在民众身上刮取民脂,民膏,也不想为百姓造福一方。 万千学子都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心态去读书,全然不理会读书的真谛,最后上演的往往是一幕幕发人深省的悲剧。因高考落榜,就服毒自杀;因成绩差忍受不住父母的责备就离家出走,这些已经屡见不鲜了。只看见一时的“得”与“失”,就甘愿放弃一个让我们去奋斗,去拼搏的美好未来。瞬间错误的抉择让我们的心灵承受着无尽的悔恨。 豁达面对“得”与“失”,生活会因此变得永恒星光闪烁。老子曾说过:“同于得者,得亦乐得者: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这就是告诫人们,“你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东西,必然是你失去了必须失去的东西。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到。所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何必在得与失之间苦苦挣扎,轻轻闭上眼睛,宽慰自己的得与失吧! 上述都是一些浅显的道理,为什么人们依然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已有并值得珍视的得,难道这就是人性的贪婪与愚昧。当一个人得到越多,他就会开始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原来追求成功,达到目标的快感就会烟消云散。可是稍微有所失,就会给它挫败感,令他马上变得诚惶诚恐,仿佛害怕拥有的一切会立即离他远去,这简直就是在等待世界末日来临的前奏。其实世间一切总是生息循环,成功者与失败者之所以结局迥然不同,那是因为两人看待得与失的角度不同。失败者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得到越多时不再欣喜;稍有所失,心就悲怨,这和守奴才没有什么区别。而成功者反之,当他所失的越多,就是再失,也就感到痛惜,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这是他懂得珍视得与失的过程,他看透了得与失之间的门槛。 得与失之间所获的东西要珍惜,对失去的不要耿耿于怀,是非得失,都要真诚对待,不患得不患失才是生活快乐的源泉。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多得而少失。但许多人都不明白得与失是相对统一的。人们在或得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或者,人们丧失了一些东西,却又获得了一些东西。得与失是相互联系着的。 一次顽强的失败,总比一次轻易得来的胜利要好得多。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一生共花费了整整十个年头,经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才把容易腐蚀的铜硫酸电池改造成蓄电池。无数次的失败,使得他最得力的助手都有些忍受不住,而爱迪生却坚韧不拔,继续做实验。一天有个朋友来拜访他,当时试验失败了九千多次,朋友惋惜的说:“你做这么大量的工作有结果吗?”爱迪生微笑地反驳说:“有啊!我的结果就是知道有几千种东西是不能用的。”最后,他是获得了成功,但他是用无数次失败换来的。因为生活就是这样,失与得是相对立统一的。 《珍贵的种子》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得到了一棵非常珍贵的种子,这棵种子种下去以后,会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成世界上最甜蜜的果。很久以后。他的朋友都以为这棵种子已经长成枝粗叶茂的参天大树,开花结果了呢?就都纷纷来向他要着棵树的种子,到了他家才知道那棵种子没有种下去。朋友就非常诧异的问他:“你为什么不种下种子呢?”那人回答说:“我怕种下去回被太阳晒死。”“那可以早晚给它浇水呀?”朋友说。那人又回答说:“我生怕浇水会把它埋没了,这样珍贵的种子我怎么舍得种下去呢?”从以上这则寓言故事我们可以领略到一些道理。舍不得把种子种下去,那么这个珍贵的种子永远不会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永远不会结世界上最甜蜜的果,那么这棵种子还有什么珍贵的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如果没有辛勤的耕耘,就不会有丰收的喜悦;如果没有真诚的付出,就不会有获得的喜乐,如果没有尝试过失败,就不会有成功的欢喜! 得与失是相互对立、统一联系在一起的。若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若要有所为,必先有所不为。

-42

艺考,是不是一种昂贵的屠龙术?

http://www.cyol.net 2008-03-12

艺考,是不是一种昂贵的屠龙术?

-43

何谓屠龙术?《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擅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炉火纯青,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62

每年年初,浩浩荡荡排队报考艺术院校都是固定的风景。

到2月20日下午6点止,三天内,超过3.5万人次在某省会城市考点报考中国美院。今年中国美院计划在全国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555人,共41个专业方向。招生人数基本与去年持平。从这个比例一看便知,僧多粥少,美院难考。

不止美院,几乎所有艺术类院校都沸沸扬扬。汹涌的人群中,必然有大部分要伤心而归,下次再来或是另作主张或是继续苦熬。

北京**学院585个名额有1.3万人竞争;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专业招705人,报名者达1.8万人。在鲁迅美术学院还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场面:一名考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跪地给校园内的鲁迅塑像磕头,祈望取得好成绩。

这几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报考持续升温,各地报考艺术类考生人数持续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艺考热?用专家的话来说,报考次数多、渠道广是“艺考热”的一大原因。另外,现在家长对子女从小就进行艺术培养,也是“艺考热”的一大原因。和高考相比,艺术类考试对文化课的要求相对较低,所以艺术专业成了部分学生圆大学梦的曲线道路。同时,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是“艺考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投名状:“入伙”的代价,有点不可靠

一向喜欢发表意见的余秋雨曾在公众场合郑重其事地说:“不要轻易选择艺考,这是一场以生命作为成本的残酷游戏,请不要过于热情地判断自己孩子的艺术才华”。

林冲雪夜上梁山,先得杀个人纳付投名状才算正式入伙。这是必不可少的代价。那么,我们先看某学生艺考之路的“投名状”。

他是一名艺考复读生,所学专业是长笛。他从6岁开始学习长笛,他妈妈算了一笔账——乐器一共买了3支,共23800元。刚开始只上大课,一个学期600元,从小学一年级上到初一,7年花去8400元。从初二开始,改上小课,一周一次,每次100元,上到高二。按一年上40周算,从初二到高三,4年就花了16000元。高三那年,为了考大学有把握,找了个教授级的老师,1小时200元,一周两次,学了5个月,花了8000元。去年他报考了四所学校,去了北京三趟,每去一次,报名费加住宿费、交通费、电话费等,少说也要两千元……这些费用加起来,高达6万多元。

再以某女生为例来算算艺考代价。她今年24岁,从小学开始学拉小提琴,学琴十多年,一共换了四把琴,最贵的琴花了2000多元。上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周去上一次专业课,那时的课费她记得不贵,大概一次30元钱,一直上到高中,课费涨到每次70元。上大学前的这9年时间里,课费累计差不多也接近3万元。在音乐学院上学,学费每年8000元,四年合计32000元,加上4万元生活费,这小提琴学下来超过了10万元。

上述所谓“投名状”表明,艺考代价还是相当大的。可也像现在流行的那个笑话说的一样,你交了“投名状”,才发现兄弟是不可靠的。而艺术,有时也一样不可靠。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