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考试中(普通话考试有什么技巧)

发布时间:2024-04-04 11:09:37 游览:14 次

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流程与测试技巧

一、普通话测试共四项内容: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100个单音节字词,限时3.5分钟,共10分)

-289

关键点: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

-311

(1)读音要标准,完整。即一个单字的读音应把声、韵、调都完整地读出来。尤其是上声音节(三声)应该读出曲折来(214调),但不要过分强调4。(见图)

普通话声调5度调值:

-353

(2)气息饱满,字正腔圆,动程饱满。即一个字要把声母、韵母、声调响亮读出来,尤其是韵母,不能含糊,韵头、韵腹和韵尾要读清楚,例如“穷”的读音应该读成“q-i-ó-ng (声母-韵头-韵腹-韵尾)”,而不能读成“q--ng (声母--韵尾)”或“q-i-ó-ng (声母-韵头--韵尾)”。

(3)不出现看见A读成B的情况。例如看见“均”读成“匀”,看见“瘸”读成“拐”。

(4)100个单音节字里有个别是生僻字,因此要好好看看字词表一和表二,把不认识的字都学会并读正确。

2.读多音节字(其中有45个双音节词,有2个三音节,1个四音节词,限时2.5分钟,共20分)

关键点: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

(1)多音节词的读音因为有了前后字词的相连,有了一定的语境,因此读音不能像单音节字那样读出完整的声、韵、调来,而是会因前、后字的影响出现读音的变化。这里细讲起来太多了,就不一一陈述了。总之,不能出现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了的读音,而是要把一个词连起来读。例如:“清澈”不能读成清--澈,“前仆后继”不能读成前--仆--后--继。

(2)多音节结尾的音节是上声字时,要读出曲折度来;上声与上声相连的词要有一定的变调:例如,“管理”不能读成两个完整的上声“VV”,而应读成“∕V”,即“管”字发音的后半上和完整的上声。

(3)轻声音节词。本题轻声音节词不少于3个。轻声音节不能读出声调。例如:馄饨,不能读成húntún,而应读成hún?tun。

(4)儿化音节词。本题儿化音节词不少于4个。儿化韵的发音要点是要把舌头卷起来,弯曲到上颚(俗称口腔的天花板)的正中位置,发音时应该把两个音节发成一个音节。例如“花儿”的读音,应该在发出“花”之前,就卷起舌头,然后再读“花”;而不应该先读“花”,再读"儿",结果读成了“花”-“儿”两个音节。

(5)重中格式。汉语双音节词中大多数的词都是重音在后一个音节上,例如团结、马上、测试、工作等等,但是有一少部分的词,重音却是在第一个音节上,第二个音节是次重音,而不是轻声音节。例如,成绩、制度、错误、处分、分析、方便、利用、批评、气氛、艺术等等。如果把这些前重音的词读成了后重音,就会听起来很别扭,表现出方言区域的人学习普通话时特有的色彩。但是也不能读成轻声,轻声的特点是又短(比前一个字的发音时长短)、又轻、又没有声调。因此这类重、次重音双音节词的读音时,应该是两个音节(字)的时长相同等长。

3.朗读短文(大纲中给定的朗读作品60篇中的一篇400个音节,限时4分钟,共30分)

关键点: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

(1)必读轻声的词读成重读就有了明显的朗读腔,该词按错误扣分。必读轻声的词有:

①结构助词“的、地、得”

②动态助词“着、了、过”;

③趋向动词“来、去”,如过去、回来、拿过去、走过来、抱起来、抢回来等;

④方位词“上、下”,如山上、坡下、屋檐下、窗台上等;

⑤量词“个”,如五个人 、两个盒子

⑤后缀词“子、头”等,如儿子、前头(儿化后变为重读,如老头儿);

⑥重叠词,如姐姐、看看;都是后一个读轻声;

⑦复数词“们”也是必读轻

⑧还有大量的双音节必读轻声词,如:太阳、朋友、时候、糊涂、馄饨、黄瓜、伺候、明白、撺掇、打听、咳嗽、唠叨、功夫、牌楼、娘家、哈欠等

(2)一个句子,尤其是长句式,一口气读不完时,应注意停顿得当与否。一般应在一个意群处停顿,而不应出现在一个词的中间停顿,导致一个词分列在前后两句中。停连不当要扣分。

(3)朗读时不出现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读,这叫字词化或短语化现象,也要扣分。

(4)朗读时不要回读,出现回读现象要按不流畅扣分。

(5)朗读是的语速要适中,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不出现熟悉的内容或不受方言影响时,语速较快;而出现不熟悉的内容或受方言影响时,语速变慢。这也要按不流畅扣分。

(6)有些省出的培训教材对朗读作品中的部分词进行了注音,朗读时要按注音读,不按注音读音者,按错误扣分。

4.命题说话(限时3分钟,共40分)

关键点: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即口语表达的能力。重点测查语音的标准程度,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1)语调自然流畅,尽量使用短句式,因为口语都是短句式。

(2)不使用修饰语,不使用长句式。例如“我踩在鹅卵石铺就的、湿滑的、呆着南方温暖湿润气息的街道上……”,这一听就是书面语,是写出来在背下来的,要按不流畅扣分。

(3)不使用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有些人不用方音,用普通话说方言词;有的用普通话读音但却是方言语法、语序,这些都会按方言错误扣分。

(4)不使用别人的、网上的、书本上的现成的稿子或自己前面说过的有重复说前面内容来作为命题说话的内容。出现此类情况,按雷同扣4~6分。网上有一篇命题说话的范文,用一个命题说话的题目应对所有30个话题,名叫《万能说话话题——西红柿炒鸡蛋》。这种恶劣的做法是考试中坚决杜绝的,测试员都知道网上的范文,只要考生使用网上范文都会按雷同扣6分。同时也不用自己写好的稿子背下来,背下来的稿子都是书面语的思维,这道题考的是口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果背下来写出来的稿子,考试时会按口语化差在不流畅项扣分。因为口语表达与书面语表达是有明显区别的。例如。书面语中有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口语则简练得多。书面语是主谓格式,而口语可能就是谓主格式。例如:“写完作业的同学举手”(书面语);举手,写完作业的(口语)。再如:“请你帮忙找来几个同学,将这些书搬到新落成的学校图书馆去”(书面语);“叫几个人来把书搬到校图书馆去”(口语)。

(5)不偏离给定的题目。说话时要按你自己选定的话题说话,不跑题,否则按离题扣4~6分。例如《谈谈卫生与健康》说着卫生、健康的问题,话锋一转想起了母亲,回忆母亲的音容笑貌等等。这就要按离题扣分。

(6)不缺时,说满3分钟。第四题说话允许两句之间有停顿,停顿的最长时间为5秒,超过5秒就要按缺时累计扣分。机测的考生不用计算时间,也不用看电脑屏幕上显示的蓝色时长动态条,因为该动态条前2分半钟走得较快,到后面几乎是停止不动的,因为不到点,所以一直停在那里不走完。有不少考生因此以为到时间了,就说“我的话完了,我说完了,我已经说完了,再见,谢谢”然后什么都不说,等着时间走完,导致有效说话的时长不足3分钟,被扣掉缺时分。

(7)不说与考试无关的话语。这3分钟只能说与话题有关的内容,无关内容一律不说。例如有的考生为了打发完剩余的说话时长,数数、念考场须知、念准考证信息,还有上列所说的“我的话完了,我说完了”等等,这些都会按无效话语累计扣分。

(8)不说过于激动、过于伤心、过于动情的内容,以避免出现情绪激动、泪流满面、说话难以继续的情况。这也会按不流畅扣分。

二、测试流程

(一) ?报名与编组分批次

考生报名后,各个普通话测试站(有的叫中心)会根据自己计算机设备的配置进行编组,并形成测试批次,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上会详细列出考生考试批次的具体时间点考生应按该时间点提前至少30分钟准时到达考点。

(二) 按批次抽机位号

考生到达考点后,监考的工作人员会按考生的测试批次点名,让该批次考生抽机位号。如果是多个考场的应该是既有考场号,又有机位号。

(三) 进入准备室

1. 注意事项

考生进入备测室后,应按抽到的机位号找到与自己所抽的机位号相同号码的计算机机位号或桌位号就座,该计算机上或桌位上有与该考生将要考试时使用的电脑试卷完全一致的一份试题样卷,供考生复习考试内容。考生不能在该样卷上填写姓名或做任何标记,可在自备或考场提供的纸张上做备注或笔记, 但该备注或笔记不得带入考场,进入考场时考生什么都不能带,只可拿身份证和准考证进入考场。

2. 备考内容

普通话测试给每位考生5~10分钟的准备时间,考生有以下内容需要重点复习:

第一题

(1)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查《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或字典,记住其读音。因为这100个音节的字词中会有个别生僻字词。

(2)找出上声字词,记住读出上声(三声)的曲折度来,如“港”“走”“迥”“暖”,但这个曲折要自然,不要过分强调,且尾音要轻。

第二题

(1)找出3~4个轻声词并记住,因为轻声词没有标记,如“漂亮”“朋友”“姑娘“”收成”等,但有后缀的,如“子”“头”之类的大多读轻声,如傻子、丫头,但是“原子”不能读轻声;名词重叠也读轻声,如“姐姐”“奶奶”“太太”等。轻声词的轻是又轻有短促,不仅要比前一个词的发音轻,还要比前一个词的发音长度短。

(2)找到儿化词,儿化词一般是在词尾+儿,如“老伴儿”“脖颈儿(bógěngr)”“小瓮儿(xiǎowèngr) ”,儿化的读音应在读这个带“儿”的字时,先卷舌再读字,并把这个动作一气呵成为一个音,如“老伴儿”这个词,先读“老”,然后卷舌后再读“伴儿(banr)”,即“老-伴儿”(2个音节),而不是“老-伴-儿(三个音节)”。

(3)找出结尾字词是上声的词语,记住这个结尾的上声字词也要读出上声的曲折来,同样,这个曲折要自然,不要过分强调,且尾音要轻,如“采访”“剧场”“违反”“发展”等。

(4)找出重-次轻格式的词语来,并记住。如果读错了属于轻重音格式的错误,也会扣分。汉语重多数词语的发音多为前轻后重,如“准备”“软件”“率领”“面条儿”“快乐”等等,但也有少数词语的发音为前重后轻,但是这个轻不是轻声,简称为重中格式词语,如“程度”“格式”“比喻”“博士”“把柄”“办法”等等。

第三题 ?

(1)这类短文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中都有,平时训练是多读几遍,考试时就能从容应对,重点注意指导用书篇目后提示并备注了拼音的词语,不要读错字。

(2)注意轻声词的读音,除了必读轻声词的词语,如上所列的轻声词外,很多虚词也读轻声,如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 趋向动词“来”“去”等,还有表示复数的“们”。

第四题?

选择一个话题,准备说话提纲。列出说话提纲,把想说的事情用短语或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字列出来,看到这个字就想起要说的事情,然后大体记住这些提纲所列字词的顺序,到了考场就可以按着这个顺序边想边说。尽量说过程和细节,不说空话或大话。因为空话、大话说几句就说完了,如果说细节和过程可以展开来说,可能你还没说完就已经3分钟时间到了,这不会扣分,不是你说得不完整,是考试系统结束了。

注意不要出现缺时、雷同、离题、无效话语的情况,否则会扣除相应的分值。

(1)缺时:累计扣分。电脑屏幕上出现题目后,考生应立即选择其中一个话题,并大声朗读出话题题目,同时立即开始围绕话题所给的题目范围说话。每句话的停顿时间不得超过5秒,超过的就要累计扣分了。说话不足30秒,该题分值全扣。

(2)雷同:雷同是指考生的说话内容与网上范文、普通话指导用书或其他书籍的文章、别的考生说过的相同或改编的内容。因此考生不要使用网上范文、普通话指导用书或其他书籍上的文章、别的考生说过的内内容,否则会扣相应的分值。

(3)离题: 是指偏离了话题的主题。即把A话题说成了B......话题。考生应该围绕所给话题的大的主题范围来说,不出现把偏离主题的情况,否则会扣相应的分值。

(4)无效话语:是指与话题主题无关的词语或句子。如向考官表示问候、读秒、念考场规则等,否则会扣相应的分值。有效话语不足30秒,该题分值全扣。

3. 辅导教材

普通话考试的内容基本相同,各省市都会出台本省的考试辅导用书,但是其依据仍然是国家语测中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简称为《新大纲》。考生可以到所在市县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或普通话测试中心购买教材,如果是学生,可以到本校的普通话测试站购买教材。

(四)进入考场

1. 找机位。

找到与考生抽签所得的相同号码的计算机机位,就座后戴上耳麦,不要动开关老师已经调好到“开”的状态。考生不要动计算机和鼠标,听从计算机老师的统一指挥,按老师的口令进行操作。

2. 注册考号。

考生要输入考号的后四位,不要输成身份证号的后四位。因为准考证上既有准考证号,还有身份证号。

3. 进入系统试音。

按系统提示大声朗读屏幕上给出的文字,届时提供的声音音量识别动态条会由**变为绿色,这是最佳状态,如果再由绿色变为红色则为噪音,**为声音太弱,红色**系统都会不能识别,导致考生下考,试音只提供2次试音,成功通过试音才能参加考试。

4. 进入考试试卷。

第一题 100个字词,分10行排列,一行蓝色字,一行黑色字,避免考生读串行。考生应横向朗读,不得纵向朗读,否则系统无法识别。

第二题 100个多音节词语分7行排列,一行蓝色字,一行黑色字,避免考生读串行。考生应横向朗读,不得纵向朗读,否则系统无法识别。

第三题 朗读作品

特别提醒:第一、二、三题考生无需等蓝色动态时间条运行完毕,只要读完试题内容,就可以点击确认键后进入下一题。

第四题 命题说话

在给出的两个话题题目中选择一个来说。说满三分钟直至屏幕画面跳转到另一界面本次测试就结束了。

5.离开考场

考生即刻拿上自己的身份证和准考证离开考场。离开时不得高声喧哗。准考证要保留好,以备查询成绩时使用。

(急)公务员考试招聘中人数不够怎么解决?

问题一:什么东西叫指科举考中(2个字) 中举

...

问题二:古代科举考试,高中了,叫什么名字称呼 中了就叫生员(秀才、相公),不中还是童生。

童生试:

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有时由读卷官预拟后径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拟题。殿试题一开始是策问,后来改为诗赋,到明清时,主要仍是策问。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珐,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问题三:科举考试分几次?考中后分别叫什么? 科举考试的内容

隋、唐、宋

隋炀帝时的科举分两科,一称明经,另一称进士。虽然唐代大大增加了科目数量,但明经和进士仍是选拔官员的主要科目。

明经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帖经有点像现代考试的填充,试题一般是摘录经书的一句并遮去几个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词;至于墨义则是一些关于经文的问答。进士科的考试主要是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赋,有时也会加入帖经。

唐高宗时代以后,进士科的地位慢慢超越了明经,成为科举中唯一的重要科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进士科考生需要发挥创意方能及第,而明经只需熟读经书便能考上。而且进士科的评选标准甚严格,考上的人数往往只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当时曾有一句说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道出了进士科的难度。

另外,在武则天时代开始,亦设立了武举考试,用以挑选武官。

宋代大部份时间的科举内容与唐代分别不大,但王安石执政时,曾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把帖经、墨义和诗赋等考试都取消了,改为以经义 (解释经书) 、论 (对时局的评论) 和策 (提出解决时弊的办法) 作为考试内容。然而,苏轼等人对该项改革提出了强烈的 *** 。

元代的科举虽然对自身的统治影响不大,但它的内容却有重大转变。第一是科举不再分科,专以进士科取士。第二是考试的指定读物有所变动。新的规定是,如果经义的考试内容包括四书,则以朱熹著述的《四书集注》作为主要的依据。

这两项改动并没有随元朝而消亡,而是成为明、清两代八股文的基础。

明、清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在乡试及会试皆以四书的内容命题,要求考生以古人的语气阐述经义,「代圣人立言」,用八股文作答。八股文有很多格式上的要求,极为讲究形式。只有到了科举最后一关,用以决定名次的殿试,才会改为考时务策问。但是考生答策的内容很多时都并不重要,清朝的皇帝便惯以试- -的书法取定殿试名次的高低。

热衷科举的人只识四书五经,其它以外的知识,统统都成了「杂学」,很多读书人都是一概不通。讽刺科举的小说儒林外史中便记载了这样的一个笑话:有人对明朝的进士- -开玩笑说:「今下如果是四川的苏轼来考,文章亦只能是第六等了。」- -答道「苏轼既然文章不好,考不上也罢了。」原来他竟然不知谁是苏轼。

而就算是对四书五经的内容,科举亦只要求因循前人的思想,以华丽词藻作出合乎格式的漂亮文章;不求有独立思考、创新见解。考生的实际见识和才学在八股文的要求下反而被忽略。于是不少考生索性舍四书五经,专门钻研为应付考试而设,称为“帖括”的八股文范文选刻本。当时一些人称八股文为「敲门砖」,意即考取功名后便可弃之如敝屣。曾经有人将八股文与「鸦片」、「缠足」并列,认为是荼毒中国人的三大害。

晚清时力主废除科举的康有为与梁启超两师徒,可算是一对才学与考试成绩不相乎的典型例子。

梁启超十二岁便入学成为秀才,十七岁举人,被称为神童,算是科举得意。但梁启超中举后自认「帖括之外不知有所谓经史也」,遇见康有为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窍不通,反而要拜老秀才康有为为师。相反,康有为书香世家,家中有- -,年少已熟读经史子集古今典籍。虽然康有为名满广东南海,但他十六岁成秀才,获贡生身分后却是乡试六试不售,失意科场二十载。三十六岁时方才时来运转中举人,得以与徒弟梁启超一同上京赴考,会试最终能以首名及弟成为会元,高中进士。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

问题四:科举考试中考上乡试的人称为什么 乡试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

问题五:科举考试中中举是通过了什么考试 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

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举人可参加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的会试,考中者称贡士,经殿试合格后称进士。

问题六:关于科举制后期考试分为哪几个阶段进行考试考中者叫什么 考试程序唐代进士科的考试基本上每年都举行。宋神宗熙宁时仿周朝三年大比之意,定为三年一考。明洪武十七年(1384)重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从此至清末成为定制。

考试的程序分为地方考试、省级考试和中央考试。

地方考试称为院试。考生须先参加县试和府试,取录后再参加由中央派往各省的学道(或称学政、学台)所主持的院试。院试录取者即成为所在地县学(州学或府学)的生员,即秀才。

秀才由学政每年考试一次,叫做岁考。在大比之年的前一年,由学政主持举行科考。科考成绩列为头、二和三等的前三名,准予参加次年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逢子、卯、午、酉年举行。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举人称为解元。举人可于第二年进京参加中央举行的考试。

中央考试的第一步为在礼部举行的会试,逢丑、辰、未、戌年的三月举行。会试取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于四月二十一日举行殿试。凡贡士均参加殿试,殿试只考策问,依成绩分为三甲(三等),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为“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为“同进士出身”。一甲第一名称状元,如果乡试、会试、殿试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俗称“连中三元”。一甲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

问题七:科举考试中式是什么意思 1、这里的意思是“科举考试合格”。《明史?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

2、简介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3、科举制影响

积极影响: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提高官员素质与行政效率;保证了 *** 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消极影响: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问题八:考中科举在门口立的杆叫什么杆? 桅杆。桅杆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产物,古时候一旦考取了功名,就可以在自家大门左右对称地建造两根桅杆。

每根桅杆之上可以套斗,而且套斗的数量是很有规矩的,如果是考中了举人,只能套一个斗,称作“单斗桅杆”,如果考中进士,就可以套二个斗,称为“双斗桅杆”,即民间说法是:一斗为举人,二斗为进士。

据考证,桅杆多在家族宗庙,屋前或陵墓前竖立,一般高约5至6米,最高可达10余米,底座分四角,六角和八角等样式,秀才底座凿成四角,举人为六角,进士和四品官位以上的为八角形状。桅杆底座以八角为上等,杆身圆形,杆尾渐收,旗杆石一般是为秀才表功,石桅杆的原型是笔。

问题九:科举考试中各个级别的称呼是怎样的?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一、公务员实际考试人数少于开考计划人数的处理方法是只要通过报名审核确认的人数符合开考比例就会正常开考。报名确认截止后,报考确认人数与职位招考计划数的比例应不低于4:1,方可开考。

二、不足规定开考比例的,经省、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核准,取消该职位招考或相应减少职位招考计划数。个别专业要求(或岗位性质)特殊或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层次人员的职位,如达不到规定的开考比例,经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开考。

三、计划录用数在5人及以下时,报考比例不低于5:1,面试比例为3:1;计划录用数在6人到10人之间时,报考比例不低于5:1,面试比例为2.5:1;计划录用数在11人及以上时,报考比例不低于4:1,面试比例为2:1。

扩展资料

公务员考试是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录用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规定录用公务员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报考者予以适当照顾。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录用,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录用,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必要时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可以授权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公务员考试)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