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高碳绿化(绿化的重要性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5-05 05:29:45 游览:90 次

一、城市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有效地防治或减轻污染

二、城市绿化有文化、教育和游息的功能

三、城市绿化可以增加城市建筑的艺术效果

-74

园林绿化对于城市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几十年前包头市还多处地方是一片片风大沙多的荒野,最初只有73棵行道树,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过全市各族人民长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包头市已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较大城市,而且城市绿化已达到先进水平,现阶段正积极争取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这巨大的变化正说明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性。现今的城市不但盖起了高楼大厦,而且拥有大面积的绿地和防风林带,这种重发展也不轻视环境的做法对包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首先,这些绿地和林带不但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而且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环境,健全城市的生态平衡。其次还可以给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给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锻炼、运动和娱乐的场所。第三,它可以防灾避难,有利于城市的安全。如“1996年5月3日”包头地震后,很多群众都到公园、绿地等处搭建地震棚避难,这就是一个有利的见证。第四,它可以美化城市市容,给城市增加色彩和生机。第五,它还是重要的旅游开发资源之一。所以说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关系。城市建设离不开园林绿化,而园林绿化是可以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它是城市建设的“美容师”,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范畴,也是城市环境设施之一。

一、城市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有效地防治或减轻污染

-112

城市中的园林绿地,具有吸碳制氧,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杀死细菌、降低温度、调节湿度、消减噪音等多种功能的作用,被称为城市的“市肺”。城市中人们的呼吸、工业燃料消耗的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都需要植物来吸收这些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达到空气的自然平衡。

在炎热的夏季,闷热难忍的时候,只要你一走进森林中,就会有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这是因为太阳照射到树冠上时,有30%—70%的太阳辐射发出的热量被吸收,从而使森林中的温度比裸露地面的温度低十几度,同时,树林中的叶片又蒸腾出大量的水份,据测定,一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要蒸腾2500吨水,这个数量相当于等面积水库水的蒸腾量,所以森林中相对湿度比城市高36%。因此城市绿地面积大,覆盖率高,能有效地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小气候。在城市与夏季主风方向一致的地方,利用自然河湖水面或利用主干道,形成的以乔木为主的通风绿带,引导风向市区内吹入,这种“管道”效应能有效地解决夏季炎热地区的通风问题。如找不到合适的“通风管道”,也可以利用小气候垂直环流来形成微风,也可以人为的在城市近郊设置若干森林地带,利用城内建筑和铺栽路面产生的辐射热和郊区绿带之间的温差,产生垂直环流,使市区近郊的冷空气,不断向市内流动补充,使在无风的天气都可有微风、凉风的感觉,这种“热导效应”也能有效地改善市内的通风条件。在城市噪声为害较大的地段,也可以设立隔音、林带,因为树木具有隔音防尘,改善城市小气候的多种功能。

二、城市绿化有文化、教育和游息的功能

-164

城市中的公共绿地,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化教育阵地。在公园中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游览参观以及在游乐活动中进行,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游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于体外。

公园是人们日常游息活动的场所,这里自然条件好,又设立了各类游息活动的设施,是人们锻炼身体、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好场所。

旅行游览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近二十几年来城市绿化发展的速度是相当快的,旅行游览也成为园林绿地中一个重要的游息功能,旅游事业的发展不但可以促进国际交流,还可以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

三、城市绿化可以增加城市建筑的艺术效果

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不仅有优越的自然地貌和良好的建筑群体,而且还有优美的城市绿化环境。往往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花草树木的装饰,整个城市就不会有生气。如广州之所以被称为“花城”是因为广州市的街道绿化,采用了大量的开花乔木作为行道树,春花秋实,这样既美化了城市环境又给城市增添了色彩和街景。

整个城市的面貌需要园林绿地来装饰,一个单体建筑更需要有室内外的园林绿地在相渗透,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如在室内的共享空间设山石、水体、瀑布、种植、萌生植物的;在室外的内庭设置草地、树林、亭桥流水,并通过视线和道路互相疏通、渗透、使人们在被钢筋水泥禁固的居住环境中,能享受到田园风光的情趣,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建筑的艺术效果。

当然城市的绿化作用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的独立存在,而是多种功能的协调一致,综合发挥。乔木、灌木、花卉、草类也不只是形、色、高、矮之分,而是各施所长,交融一体。园林绿化所发挥的效益,主要是生态效益审美效益、和游息效益;这三种效益综合起来体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也产生了经济效益。近年来包头市的园林绿化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城市市民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花草、树木被践踏、毁坏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加之执法部门管理力度的不够,仍需要加大执法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共同保护好园林绿化的成果。

生态公园之二:自然或人工生态恢复与提高区

1、采取化石能源的替代技术积极应对,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

2、提高能效,进而通过减少能耗实现削减CO2排放。采取清洁生产等技术来提高能效,特别是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在未来15年中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能效技术不仅减少能源利用、减少排放、提高成本效益,还能通过技术转移发挥更大潜力。

在农业方面,提高化肥利用率。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实现减少化肥消耗量,对于减少化肥生成过程中的CO2排放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运用税收等财政金融政策可以起到加速技术改造进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

4、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即造林、林地恢复、丰产林管理、采伐管理、森林防火和病虫害控制等可增加森林固碳量,减少碳排放。及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包括平衡施肥、合理种植、增加秸秆还田、少耕免耕等)和减少土壤侵蚀能大大提高农业土壤固碳量。

5、人类生活消费中减少碳排放。居民的生活用能具有巨大的节约空间,在基本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单是在住房、汽车、摩托车和家用电器节能这几项就可以节约能源2176.3万吨标准煤,占2002年居民生活行为用能的11.0%,相当于每年减少1628.8吨碳的CO2排放。

百度百科-碳排放

一、概述

张建萍著《生态旅游》一书在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中提出了“景观生态恢复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根据这一观点,我们提出“自然或人工生态恢复与提高之生态公园”的概念。生态系统对地球自身而言,无优劣好坏之分,沙漠、湿地、森林、土地肥沃的农业区,都是它表面的景观,对其存在、发展都无影响。但对人类而言,这些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的支持力却大不相同,人类必须依靠农业区、草原、湿地等才能生存,沙漠、戈壁、岩漠、盐碱地等不能成为人类生存的空间。于是从人类的需要出发,各类生态系统便有优劣高低之别,从而又产生了生态系统恶化、恢复或提高的概念。所谓生态系统的恢复,是指原来对人类生存非常有利的优良生态系统,因为某种原因退化成为对人类生存不利的生态系统。例如草原或耕地变成了沙漠,肥沃的耕地变成毫无生产力的盐壳,良好的耕地因侵蚀成为岩石裸露的岩漠,这便是生态系统的恶化。然而这些恶劣的生态系统,可以重新转变成对人类生存有利的生态系统,这就是生态系统的恢复区。川西平原在修建都江堰之前,受岷江的威胁,经常遭受洪灾,修建都江堰之后,成为天府之国。

生态系统的恶化、恢复与提高,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太湖流域、川西平原、榆林地区沙漠改造、陕北黄土高原的绿化,都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对生态的恶化、恢复与提高作用是大范围的,如气候的干旱潮湿、冰期与间冰期、地面和海面升降等变化。但自然原因引起的改变,在时间上很长,以人类的短暂生命难以观察。因而对生态系统的改变,将主要依靠人为的努力,依靠人类对生态环境恶化的防治和建设。为此需进一步探讨导致生态环境优劣的诸个因素。

生态环境的优劣由3方面的因素决定:

1)水是基础,其丰歉直接决定了生态环境的类型,水患洪灾的多发区—湿地—雨林—森林—疏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沙漠戈壁等荒漠的变化系列便是由水资源由多变少引起的。

2)土地同样是基础,由优质土地到土地消亡有两个变化方向:①由平原到山区因水土流失和侵蚀引起的变化,即广阔、厚实、肥沃的平原土地—大片坡地—瘠薄零星坡地—岩石裸露的石漠区;②因水资源由多变少引起的分带,即水灾多发区—湿地—盐碱化土地—肥沃土地—干旱沙化土地—荒地—沙漠戈壁等荒漠。

3)气温(能量)(雨量充沛时)引起植被的分带: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灌丛—草地—冰雪原。

用三维空间图解表示水、土、气温3个因素的作用比较困难,且不清晰。为此,以气温与海拔高低为横坐标,以水资源丰歉为纵坐标,将土地有无、规模及支撑植被的能力分不同类型置于该坐标系中,以示生态关系,共分出16类(图7-1):①水资源丰富平原土地区;②盐碱化多发土地区;③湿地和水稻种植土地区;④洪涝灾害多发区;⑤大面积坡地区;⑥严重水土流失区;⑦瘠薄零星土地区;⑧土地消亡的石漠区;⑨土地或有或无的冰雪区; 干旱缺水土地区; 草原; 土地沙化区; 荒漠草原; 沙漠、戈壁等无土的荒漠; 滨海土地; 海洋。其中土地沙化区叠加于几类土地之上,未划成独立区,其范围在图7-1中用断线标示。

图7-1 生态类型关系示意图

数字所示生态区见文字

在我国9类自然保护区中,前5类可代表生态系统区,其与本书用土地表示生态区的关系如图7-2所示。此5类生态区按其支撑人类生存能力所划分的优劣顺序为:湿地>森林>草原>海洋海岸>荒漠。其余动物、植物保护区可出现在图7-2所示5类中的任何一类中,而地质遗迹与古生物遗迹则不属于生态范畴,故图7-2中仅列5类。在上述顺序中,森林实为适于森林生长的区域,在我国主要为耕地,故优于草原。

图7-2 5类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

按自然保护区所划分的5类生态区,并不是全部的生态区,因为它们只代表需要进行保护的5种生态类型。图7-1所示的16种生态类型,基本可以代表我国的生态现状,但其中没有森林生态类型,因为森林可出现在冰雪区、草原、荒漠草原、海洋等5种生态类型以外的11种类型中,而且良好的耕地更是适于森林生长。仅因我国耕地过于紧缺,凡可耕种的土地均不应造林,故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位于严重水土流失区、瘠薄零星土地区、石漠等类型中,这也是我国的现实。故增加森林系统后,共有17个生态类型。

粮食对于人类社会极为重要,故按这17个生态类型对人类提供食物能力的大小来排序:湿地和水稻种植区>水源丰富平原耕地>滨海土地>大面积坡地>洪涝灾害多发区>盐碱化土地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干旱缺水土地>草原>土地沙化区>森林>零星土地区>海洋>荒漠草原>石漠区>冰雪区>沙漠等干旱荒漠。在上述排序中,凡能从后面的位置进入前面位置者为生态的恢复或提高区;凡从前面位置退后者为生态恶化区。例如盐碱化土地区、严重水土流失区能改种水稻,如河南原阳、云南哀牢山区;石漠区能改造成森林,如贵阳黔灵山、河南济源、陕西榆林对沙漠的绿化……都是生态系统的大幅度提高。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干涸和胡杨林死亡,则是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上述排序中,将草原置于森林和海洋之前,是因为后者单位面积提供的食物不如草原,但如果种植板栗、核桃等可食用果实树种,可将森林改造为多年生农业区。海洋大量种植可食用植物,大量养殖可食用动物,就可发展成海洋农牧场,则其生态位置将提升到草原之前。

从图7-1所示的关系中还可以看出,决定生态系统类型的3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恶化到一定程度,都可以使生态系统恶化,或一个因素的恶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恶化,共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有时也可以是多个因素同时恶化,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相反,在恢复或提高生态系统时,也可以通过改善一个因素即可使生态环境改善,如耕地或草场干旱,通过调水灌溉即可解决,华北平原气温较低时,建设大棚即可种植蔬菜;有时必须同时解决两个因素,如改造沙漠需要覆盖土层以解决沙漠的流动性,引水灌溉以解决沙漠的干旱性。云南哀牢山哈尼族梯田,既将山坡改造成阶梯状的平地,又结合引水,能将整个山坡改造成为人工湿地。四川的梯田和北方旱作梯田都很多,但效果都远不如前者,原因在于没有结合水利建设。有的生态问题无法直接解决,例如山区的石漠化,局部小范围可填土恢复原貌,但不可能大面积恢复。然而加强水资源却可在石山造林,以弥补土地之不足,并进而建设荒漠型多年生农业;又如在盐碱化土地上种植水稻,可将盐碱随水排入大海。有些生态环境的几个因素之间还可以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或良性循环。例如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北缘的干旱,一般的观点认为是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形成现在的极度干旱却是高原与盆地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结果。因为秦汉时期塔里木河水量很大,正是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化,使高原北缘的降水量减少,进而引起进入盆地河流的流量减少,这又加速了盆地沙漠化的进程,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便加速了干旱的进程。若切断这种恶性循环,整个生态系统便会得到彻底的改善。例如在南水北调、东水西送的基础上,从腾格里沙漠经中央戈壁、昆仑山前的戈壁建设一条长约2500km的森林带(荒漠型多年生农业区)就能改善整个西北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北缘的干旱现状,至少能恢复秦汉时的状态,甚至降水量达到华北的降水量。决定生态优劣的因子和美因子一样也有两极性。气温过低成为冰雪原,气温太高既不适合人类居住,也会带来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地面上升快,土地变少出现石漠,地面下降可使平原面积扩大,但又会受到海水入侵的威胁,如华北平原地面沉降问题;水太多会引起洪灾,水太少土地会失去生产能力,并经沙漠化而消亡。正是由于存在这种两极性,所以要把造成灾害的水调往缺水区,起到除害和兴利的双重作用。生态是个大系统,必须有同时全面解决各种问题的统一规划,如此,则我国的生态面貌可以彻底改善。960×104km2 的陆地和473×104km2 的海域都能提供生活物资,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国土资源。如能促成这一点,生态旅游的贡献将异常巨大。

恢复与提高的生态区,同样有与风景区复合以及纯生态两种类型,例如都江堰是有名的风景旅游区,是人为因素对生态的提高区;河南王屋山岩漠上的森林,贵州茂兰岩溶地貌上的森林,既是有名的风景区,又是自然因素对生态的提高区。但大部分地区的生态恢复提高并无大的旅游价值,例如榆林地区对沙漠的改造,河南济源市大沟河林场及其以西的石山造林,金沙江干热河谷的造林……都是人工对生态等级的提高,但它们只有科学研究、科学考察、交流生产经验的科学价值,并无旅游价值,因而属于纯生态公园,而不是与风景区复合的生态公园。

二、生态系统恶化区

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是目前我国生态系统恶化中最突出的问题。自从长江发生特大洪灾以后,国家重视了森林的保护,对退耕还林和人工造林都有补助奖励的政策,森林锐减情况已不是严重问题,相反有些地区生态系统还得到了恢复和提高。

1.沙漠化

(1)罗布泊的干涸

塔里木盆地东部有台特马湖、喀拉和顺湖和罗布泊,3湖间有河道沟通,总称罗布泊洼地。罗布泊过去的面积曾达5350km2 ,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终端湖,由于塔里木盆地干旱程度逐年增加及塔里木河上游及沿途用水量增加,导致面积逐渐缩小,1942年为3006km2;1952年由于在拉依河口筑坝,只有孔雀河单独流入罗布泊;1962年面积仅为660km2 ,1975年水面消失。1952年筑坝后,塔里木河和东尔臣湖流入台特马湖,面积有150km2;1962年面积只有88km2;1981年主体干涸;1987年,罗布泊地区全面干涸,彻底荒漠化。

(2)居延泽和居延绿洲的消失

黑河是河西走廊中部最大的河流,尾闾形成居延泽,面积726km2 ,沿岸为居延绿洲,汉时驻重兵称居延塞。唐、西夏、元在此设集乃城。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明当时黑河还是大河。明洪武五年,朱元璋命冯任西征,集乃城守将不降,冯切断水源,从此河水北流,居延泽干涸,绿洲变为巴丹吉林沙漠的一部分。

2.石漠化

凡地面上升或海拔稍高的山区、丘陵,流水都会引起水土流失,进一步的侵蚀,将把土层全部带走,剩下岩石裸露的石漠。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故石漠化是我国生态环境中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尤以西南地区最为突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五省(区、市)石漠化面积在亿亩以上,贵州石漠面积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

三、生态系统恢复提高区

1.人工湿地区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已成为全世界的热点问题。其实水稻田(包括梯田)就是典型的人工湿地,建设梯田,就是建设人工湿地。稻田除具有湿地的一切功能外,在生态方面还有许多其他价值,最主要的有以下4方面:

1)抵抗流水对土地的侵蚀,减轻河道的淤塞。流水对土地侵蚀的能力,取决于降雨时形成的径流量和流速的大小,降水在坡地上形成的径流会携带泥沙造成水土流失和对土地的侵蚀。但径流进入水田后将变为静水,流速接近于零,所携带泥沙将沉积在水田内,减少进入江河的泥沙量。黄河年输沙量约为长江的3 倍,长江年径流量约为黄河的12.5倍,故每立方米的输沙量,黄河约为长江的37.5倍,除了黄土高原的黄土抵抗侵蚀的能力较弱外,长江水系的源区广布水稻田应该是更加重要的原因。故结合水利建设,在黄土高原周边广泛建设水稻梯田,有可能使黄河的含沙量降到长江的水平。

2)拦蓄洪水,错开洪峰,调节河流流量,减轻洪灾。降雨时,雨水积蓄在水田中,而后逐步进入江河,可以错开洪峰,使河流流量稳定。过去人们只注意湖泊的调蓄能力,事实上水田也有此功能。我国现有水稻田约38×104km2 ,如蓄水深0.5m,其蓄水量将超过我国东南部和云贵高原湖泊的总蓄水量,调节功能将超过湖泊,可以解决或减轻许多地区的洪灾。

3)稻田具有蓄水和农业生产的双重功能,能解决蓄水与种植之间争夺土地的矛盾。

4)在水库上游开发梯田,既可减缓淤库又相当于扩大了库容。

元阳梯田可作为一例。元阳全县无一平川,梯田全嵌刻在400~2000m的沟壑山岭之间,这里满山满谷坡坡相连、沟沟相嵌,全是梯田。因此处居住着哈尼族,梯田又被称为哈尼梯田。

水利和梯田统一建设,是元阳梯田技术的精髓。元阳开辟梯田的许多地方,地势很险要,公路边是悬崖,悬崖下是层层梯田,在坝达,哈尼人凿出了5000级梯田,极目之处,如同天庭垂下的天梯。农忙季节,为了省去往来路上的时间,当地人就住在田棚里,田棚如点点小舟,漂荡在浩渺的大海上。

2.减灾与灌溉两利的都江堰工程

分流调水能消除调出区的洪涝灾害,增加调入区的水资源,具有双重生态提高的效果,是减灾与兴利并举的措施。都江堰既是世界知名的水利工程,又是人们喜爱的旅游胜地。最初修建都江堰是为了解除成都平原的水患。因为岷江的流量大,涨水时成都平原会被淹,蜀国的宰相开明凿开宝瓶口,修渠将一部分江水引入沱江,这才消除了成都平原的洪灾。后来秦国灭蜀后,郡守李冰在都江堰原来的基础上发展灌溉,灌溉的经济效益高,使蜀国(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可见都江堰的修建同时提高了水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等级。

由于我国各流域发生洪灾的时间不同,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将都江堰分流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将各流域连接起来,互济互利,将洪灾时造成水灾的洪水引到其他流域,变成引入区的水资源。例如长江与黄河、淮河之间,松花江与辽河之间,都易于沟通。

决定生态优劣的根本因素是水,解决水的根本方向是将引起洪灾的多余的水引向需要的地方。于是沙漠内只要有外地的足够水源进入,生态等级便可提高,将变成绿洲。

3.水稻种植可将盐碱地提高为人工湿地

都江堰工程的许多技术,现代化水利工程望尘莫及,然而灌溉而使土地不盐碱化,才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华所在。

在6000~7000年前,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平原,人们便懂得将河水引向农田,所以两河平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灌区。但灌溉并没有把这里变成肥沃的土地,却形成一片又厚又白的盐壳。都江堰灌溉系统,从表面上看没有采取任何解决盐碱化的措施,但运行2000多年来没有任何盐碱化的迹象,其原因在于它将岩石风化时分离出的易溶元素(盐碱成分)送入了海洋。都江堰灌区种植水稻,盐碱随水进入了大海,国内许多地方都利用这种办法改造盐碱地。例如20世纪70年代辽宁盘锦、营口一带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150多万亩,单产400kg,3~5年即可脱盐,提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等级。原阳曾是河南省盐碱化的重灾区,盐碱地占耕地面积的80 ,但改种水稻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一切可以大量引水的地方,都应采用这一灌溉方式。

4.储水地下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等级

在风景分类中,我们把泉水风景作为江河的源头看待,因为每一个泉必然会有一个相应的溪流或小水沟,即使它因所处位置不利,不能成为一条江河的主源,也必定是江河的一个补给水源。地表降水时间短暂,而江河却四季长流,原因即在于降水渗入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在时间上均匀地供给江河。降水蓄积地下的事实在许多风景区都可以直接见到,例如贵州龙宫风景区,在龙宫的上游有地表水进入地下的漩塘;在岩溶风景区,到处都可见到降水进入地下的落水洞;在河南三门峡市农村,至今分布有较多的天井窑院。天井窑院是在平地挖6~7m深的坑,坑底四壁开窑,降雨的水和平时生活用水全部由院中的渗井进入地下。在天井窑院里可以凿井取水,说明其下是一个小型的地下水库,降雨时雨水渗入地下,储蓄在地下以供平时从井中汲水利用。因此,在黄土高原和其他缺水土地上建设集雨工程的同时再广泛建设渗井,将降水的绝大部分存入地下,再凿井取水,用于灌溉和生活,就可以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降水主要以泉水(清水)的形式补给黄河,还可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

山东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年允许开采水量为1.42 × 108 m3 ,实际平均年采水量为1.9 × 108 m3 ,枯水期地下水位降至-10m,其后由太河水库于丰水期向淄河滩放水,年补水量近1.3 × 108 m3 ,满足了当地工农业生产所需供水。

储水地下,是一种世界趋势。如德国柏林以地下水为饮用水,通过河岸过滤补充的地下水,占总水量的40~70。印度恒河流域,雨季洪水泛滥成灾,旱季洪水却不能满足需要,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建议,旱季大量抽取利用地下水,以腾出地下储水空间,把多余的河水储存至地下含水层中,实现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循环利用。

如上,地下储水可将干旱缺水土地的生态等级提高为水源丰富土地的等级。

5.石漠可转化为森林

茂兰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南部的荔波县,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世界上所有的岩溶地区,包括我国绝大部分岩溶地区,森林早已消失,只剩下光秃秃的石灰岩、白云岩荒山。然而在茂兰自然保护区2×104 hm2 的面积内,有1.937×104 hm2 为茂密的森林,占土地总面积的92。与世界上岩溶地区的荒凉景象相比,这种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不能不成为稀世之宝,它给人类指出了利用“石漠”、征服荒山的方向。

保护区的岩溶森林,计有漏斗林、洼地林、盆地林和峡谷林各种类型,茂密的亚热带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完全是荒野原始林,延伸80km,宽20km,是地球上唯一的岩溶林区。无论是陡峭壁立的锥形山峰、峰丛和峰林,还是沼泽湿地,都覆盖着茂盛的常绿林。从空中俯瞰,宛如浩瀚的绿色海洋,波涛汹涌。森林遮天蔽日,几乎没有阳光能透过厚厚的华盖照到地面。

漏斗森林由30~40m的高大树木组成,这些树木分布在深100~200m、直径100~200m的漏斗型坑底上,并从陡峭悬崖上生长至崖顶。岩溶洼地巨大而平坦,可作为农田,森林则生长在洼地周围的岩溶锥形山峰上。盆地森林生长在开阔而平坦的盆地里,山谷里也生长着茂盛的树林,使之成为绿色长廊。

这里的岩石嶙峋峭立,形状各异,但所有岩石上都覆盖着绿色植物,树木沿着岩石的裂隙生长,发达的根系能够深深地扎进缝隙,有的树木的根在岩石周围发展成密密麻麻的根网,有的扎进岩洞里,蕨类植物和苔藓覆盖着阴湿的地面,一片绿茵。茂兰岩溶区能覆盖森林的原因,在于这里水源丰富,高处低处,地上地下,到处都有水。小河、泉水、池塘……提供着滋养森林的水源,才保证了植物能够在岩石上生长。

茂兰自然保护区、贵阳黔灵山公园是石灰岩质石漠,河南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是花岗岩和石英岩质石漠,河南马道岩生森林公园是花岗岩质石漠,河南济源大沟河林场和湖南株洲郊区的小山丘是砂页岩质石漠,其上都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证明在水量适度的条件下,各类岩石的石漠都可以成为森林,也就是说可以开发为荒漠型多年生农业区,即种植板栗、核桃等多年收获的新型农业。

石漠的岩石类型不同,解决水源的方式就不同。湖南龙山县的岩溶型地下水库,是石灰岩地区在地下河出口处筑坝形成,利用溶洞空间储水,溶洞出口小,筑坝费用低,水库又不淹地,无蒸发损失;库内水向四周渗透,能将潜水面提高到接近地表,保证岩漠森林对水源的需要。贵州如能推广这一措施,可将大部分的岩漠区开发为多年生农业区,使贵州的生态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6.人为努力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等级

一般地面海拔升到一定高度,森林带将被草原带取代,但是通过人为措施能提高森林带的上限。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稻城县人,在海拔38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培育出了延绵20km以上、占地3.2万亩的万亩青杨林,平均每人造林一亩多,杨树全部种在河滩的卵石堆上,原本一片灰**的荒滩变成了生命禁区里的生命带。国际林学界一致认为在高海拔地区造林成功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四川凉山州宁南县黑水河与金沙江汇合处的干热干旱河谷,号称死亡河谷,最高温度达42℃以上,地表温度可达78℃,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大障碍。1964年林业部在此试验育苗造林,经过对几十种树种的筛选比较,以木麻黄效果最好,后又从澳大利亚引进了银合欢,经全县人民共同努力,河滩和荒山坡披上了绿装,“这真是人类战胜干旱的奇迹”。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储存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约80 以上的碳,它的重要性无需多说,但我国森林覆盖率并不高。我国土地紧缺,没有足够的土地用于造林,因而在恶劣环境中造林为提高我国生态系统等级和森林覆盖率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