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滨河村家电维修(包头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2009年工作回顾)

发布时间:2024-04-21 16:40:03 游览:57 次

2009年是我市经受重大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共包头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我们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采取了一系列解近忧谋长远的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263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60亿元左右,增长17.5%左右(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修订数据预计),继2006年跨过千亿元大关之后,三年时间再增千亿元总量。财政总收入完成244.2亿元,增长19%。

———拉动内需实现新突破。年初确定的592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其中竣工项目达到312个。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0.3亿元,增长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17.7亿元,增长19%。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8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26元,分别增长10.7%和10.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8950元,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5522元,分别增长16.6%和11.2%;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8%。为人民群众兴办的20件48项好事实事项目全部完成。

-283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7%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0%以上,二氧化硫减排2300吨以上,化学需氧量减排100吨以上,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08天,比上年增加13天。

———城市形象呈现新亮点。2009年我市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建国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实施畅通工程模范(一等)管理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100个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项目如期竣工,文明城市建设成果继续巩固和发展,城市品位和形象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258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坚持把保工业作为保增长促发展最紧迫、最关键的任务,下大力促投资、扶企业,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增强了工业经济的总体竞争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04亿元,增长24.5%;全部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增长20%以上。

抓项目促投资力度加大。全年新建和续建了241个5000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1.3亿元,增长37%。包钢通过实施一批优化产业结构的项目,实现了年产钢1000万吨的重大突破。北奔重汽新型驾驶室、华锐风电、吉泰铝型材等99个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众翔轻型飞机、东方光大光纤生产线、中复合兆瓦级风机叶片生产线、亚新隆顺100万吨稀土合金钢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在建及已投产的风电项目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其中50万千瓦并网发电。巴音140万千瓦风电场特许权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打造国家级风电动力城迈出重要步伐。神华煤化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7亿元,煤化工产业在包头即将形成。光伏产业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山晟集团多晶硅试产成功。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引进实施镁及合金项目7个,产能达到8万吨。

支持企业渡难关取得积极成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的资金、能源、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问题。全年为220户企业提供贷款贴息资金1.08亿元,其中为工业企业补贴5163万元。争取国家扩大内需资金11.4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62.38亿元,比年初增加20.64亿元。积极落实大用户直购电政策,帮助包铝和6户稀土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协调铁路部门帮助企业缓解运力紧张局面,包钢、东方希铝等重点企业产品发运量同比增加30多万吨。实施铁精粉购进价格补贴,推动包钢与我市铁精粉生产企业建立购销合作关系,累计购销铁精粉400万吨,促进了山北地区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保工业、保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为全市企业渡难关、再发展创造了条件。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01户,累计达到585户。2009年初136户停产半停产企业,有121户恢复生产,企业效益逐步好转。 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稀土等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32.8亿元,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8%。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94.6亿元,增长6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8.1%,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钢铁、铝业、电力、稀土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稀土高新区及包头装备制造业园区、特钢产业园区、九原工业园区、土右新型工业园区等9个重点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亿元,收储可利用土地1.84万亩,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服务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入园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165个,完成投资430亿元。入园企业累计达到126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700多亿元,增长2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组建重型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研发水平进一步提高。北重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垂直挤压设备研发成功,百米高速钢轨等重点项目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并产生良好效益。2009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家,占自治区的58%,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58亿元,占自治区的50%以上。市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新增20家,包钢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稀土高新区进入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行列。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实现提质增效。积极发挥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预计全年增加值突破900亿元,增长16%以上。

服务业项目投资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308个,占全部592个重点项目的52%,完成投资458.7亿元,增长22.4%。东源国际、帝豪天下等项目竣工并部分投入使用,东方红广场、万达广场、金基广场等大型商业项目加速推进,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实行了一系列引导消费的政策。为促进住房消费,财政投入2647万元,对居民购买12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给予补贴,受益居民达2.6万户。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二手房成交量分别达到37599套和21795套,增长106.6%和212.7%。汽车销售达到5.08万辆,增长18.3%。大力推动“家电下乡工程”、“汽车下乡工程”,全面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扩大了农村牧区消费。全市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达到120家,累计销售家电产品4.04万台,实现销售额6534.25万元。新建、改造农家店110家,建设配送中心5个,覆盖了80%以上的行政村。

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积极推动批发、零售、餐饮等产业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王府井百货、包百、华联等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友谊蔬菜批发市场、沙尔沁蔬菜副食品交易市场进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行列,永盛成连锁超市开拓全区市场实现新突破,小肥羊、小尾羊成为餐饮行业和“群羊产业”的领头羊。

现代服务业发展持续升温。物流业发展呈现新亮点,土右旗煤炭物流基地、新奥蒙华化工物流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古城湾环保型煤炭装车基地全年实现装车量452万吨。目前,全市共有物流注册企业580多家,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达到75家。我市跻身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行列,成为全国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02.84亿元,较年初增加288.18亿元,增长23.73%;各项贷款余额1073.05亿元(包括企业从外地金融机构贷款),较年初增加259.31亿元,增长31.87%。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分支机构在我市正式运营。包商银行跨地区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全市批准筹建小额贷款公司66家,注册资金69.48亿元,开业50家,累计贷款43.61亿元。旅游业平稳有序发展,全年旅游接待人数52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5亿元。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稀土高新区软件园入驻企业累计达到128家,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增长38.6%;实现利税2.33亿元,增长36%。会展业发展步伐加快,2009年我市成功举办了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中国新型煤化工国际峰会、第三届中国制造业论坛、国际风能技术与投资高峰论坛、中国塑料产业论坛等大型会展活动,包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农三牧”工作,促进了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始终把解决“三农三牧”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全市呈现出农牧业较快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局面。预计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增长5.9%。

农牧业结构更加优化。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全市马铃薯、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1.9万亩和15.9万亩,增加10.7万亩和2.7万亩。在山北地区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达到100.6万吨,创历史新高。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滴灌、覆膜、喷灌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山北地区设施马铃薯面积达到26万亩,增加20万亩。大力推进牲畜规模化饲养,肉羊和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分别达到50%和70%,提高15个和30个百分点。

农牧业产业化深入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和32亿元,分别增长11%和6%。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18户,达到75户。农畜产品行业中国驰名商标新增1个,达到8个。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加115家,达到252家。加入合作组织的农牧户增加4000户,达到9600户。

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切实加大支农支牧力度,全年投入财政资金8.6亿元,增长30.1%。全市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村共投入资金8400万元,第二批试点村80%以上实现了安全饮水、通油路和建有卫生室等目标。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75%以上,达茂旗在自治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农牧民实现持续增收。全面落实国家对农牧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及时足额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2.09亿元。全市农牧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人均达到4415元和942元,分别增长6.7%和12.5%。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争取各类扶贫资金1.2亿元,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移民扩镇项目37个,项目区的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集中社会力量帮扶固阳县工作进展顺利,实施项目182个,落实资金和物资8073万元,社会扶贫覆盖固阳县104个行政村。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城市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城市承载功能显著提升。全年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69个,完成投资210多亿元。新图书馆、少年宫、体育场、体育馆等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民族东路改造、机场高速立交桥西延等道路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全市新增道路面积13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平方米,增加0.34平方米。锦林公园、稀土公园等一批园林绿化项目投入使用,新增绿地面积190万平方米,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组织实施城市中心区供水排水管网建设、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城市集中供热节能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城市供水能力由每日51万立方米提高到100万立方米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9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4%,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2%,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累计完成212万平方米住宅小区保温改造,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新成效。包头医学院、体育场、赛立特尔搬迁改造等项目有序实施,金融商务区、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全面启动。旧街坊、旧小区、“夹心房”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改造工程取得明显进展,人居环境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新都市区、滨河新区、昆区南部区、青山北部区、石拐南部区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212平方公里。公路、铁路、民航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市区到外五旗县区将逐步实现高等级公路连通,包头至西安双线电气化铁路部分开通,包头机场航线增加至16条,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

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继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清理违章建筑,整治交通秩序,市容市貌有了新的改观。建筑工程管理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行动,积极推进排污整治工作,关停了一批落后产能,开工建设土右旗、白云矿区、万水泉工业园区和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等地区和园区的污水处理厂。组织实施了“三片一线”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整治,加强大青山沿线砂场、料场整治和南绕城煤场清理工作,城市环境继续改善。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绿水、青山、大草原”三大生态工程深入实施,小白河蓄滞洪区工程进展顺利,黄河湿地路坝一体工程全线推进,大青山南坡10万亩绿化成效明显,京藏高速公路两侧景观林带初步形成,围封禁牧全面实施,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城郊结合部绿化完成8985亩,投资1亿元的碳汇造林项目已获批复,生物质能源综合项目正式启动,大青山生态应急水源工程顺利实施。

(五)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发展,着力突破体制机制制约,增强了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全市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全面实施。市属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运营机制继续完善,为90户中小企业减债12.7亿元,鹿王、包头宾馆、青山宾馆等一批改制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启动医疗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有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建立了银政企合作协调机制和金融工作激励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组织了面向韩国、香港和长三角、京津冀的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全市引进国内区外资金342.8亿元,增长17.76%,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7个。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9.49亿美元,增长14%。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外贸进出口下降45.2%。满都拉口岸升格为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货运通道、综合业务楼、联检大楼改扩建等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援建蒙古国的杭吉口岸联检楼、公路等工程取得积极进展。我市与国内外地区、城市的协作日渐增多,年内与120多个城市开展了友好往来与合作。

(六)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开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制定出台了减轻企业负担相关政策,基本实现了多数困难企业不裁员、不降薪。全力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失业预警等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保持了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大学生就业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963人,安置困难人员就业4055人,帮助1660户“零转移家庭”的3463人实现就业,农牧民外出就业22.25万人。启动实施了包头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原单位职工补办基本养老保险、私营企业员工和个体劳动者补办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办法5个政策性文件,养老、医疗保险政策实现对城乡居民全覆盖。社会保障范围稳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5.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5.1万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45%。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低保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月310元。农牧民低保标准提高200元,达到每人每年1500元;低保补助水平提高180元,达到每人每年1180元。城乡低保标准居自治区首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25.6元,达到1326元,高于全国和自治区水平。住房保障工作深入推进,全年新建续建经济适用住房156万平方米,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支出2169万元,15338户低保家庭享受了廉租住房补贴。石拐棚户区和包钢尾矿坝周边五村搬迁改造工程全面完成,1.5万户4万多居民将迁入新居。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的科技工作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全年投入研发经费14.3亿元,增长20%。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了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应用、科技惠民等科技专项和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稀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被列为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试点,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显著增强。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引进国内外人才和智力工作成效明显。加大对城乡义务教育的投入,基础教育继续保持自治区领先水平。民族教育得到优先重点发展。实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对全市现有的中高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整合并,启动了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开始推进。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步伐,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传媒大厦、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播出中心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包头秦长城热气球节和首届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创作排演了《西口好人》等一批精品剧目。体育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国航海模型比赛等6项全国赛事在包头顺利举办,全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以及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为266个行政村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完成106个农村牧区广播电视数字村建设任务。建成市肿瘤医院等3家医院病房楼,新建改建了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卫生室。为20万40岁以上的农牧民免费体检。开展“健康包头行动”,10万多群众受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走在自治区前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1%。 社会管理工作有效加强。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应急体系建设,投入1920万元,采取有力措施防控甲型H1N1流感取得胜利,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继续加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文明企业、文明社区、文明市场、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符合我市实际的措施,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人事、审计、司法、统计、人防、气象、防汛、地震、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新闻出版、侨务、外事、老龄、双拥、史志、档案、仲裁、政府法制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绩,为构建和谐包头做出了新贡献。

(七)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并及时向市政协常委会通报情况。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1件、政协提案419件,办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了新提高。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市长热线等平台,推进了政务公开。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规范了审批主体、条件、程序、办理期限和收费标准。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作用,加大对商业贿赂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治理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开展了领导干部大接访等活动,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一些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处理,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信访工作局面不断好转。

各位代表,2009年,是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民生继续改善、社会全面进步的一年。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在工作中,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必须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第一追求,坚持以人为本、亲民惠民;必须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第一责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进步;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动力,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必须把谋事干事成事作为第一准则,坚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这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一年来,全市人民同舟共济,攻坚克难,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包头迈出了坚实步伐。这是中共包头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方面支持与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向中央和自治区驻包单位,向驻包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包头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我市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节能环保面临的问题较多,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还很繁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牧区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改善民生任务还很迫切;在金融危机影响没有根本消除的情况下,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横州镇地处横县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活动的中心。全镇总面积174.8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1个社区和2个航运公司,常住人口21.8万。现有1个村级党委、21个党总支部、241个党支部,党员3216名。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国小25所,幼稚园1所,卫生院1家,村级卫生室21所。2017年,全镇组织财政收入6.686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63亿元,农业总产值7.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32元。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横州镇 外文名称 :Hengzhou 别名 :槎城,槎江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华南地区 下辖地区 :11个居委会,21个村委 *** 驻地 :茉莉花大道73号 电话区号 :0771 邮政区码 :530300 地理位置 :广西东南部 面积 :175平方千米 人口 :21.8万(2015年) 方言 :粤语、平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海棠公园,西津湖,娘娘山、宝华山景区 车牌代码 :桂A 概况,历史沿革,简介,荣誉,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工业方面,农业方面,发展规划,法制建设,社会事业,治安环境,科技培训,加强就业,景点介绍, 概况 横州镇位于横县东南部,县 *** 驻地。辖城司、城东、洪德、槎江、柳明、城北6个社区,江南、蒙垌、太平、东郭、龙池、宋村、新桥、蒙村、长江、龙首、曹村、清江、北村、石村、谢圩、学明、周塘、长寨、大和、长淇、上淇21个行政村。镇 *** 驻城司街宝华中路,距南宁市80千米。201国道过境。风景区有横州古八景中的槎亭秋眺、海棠暮雨、紫水呈祥、钵岭春游和天窟归云,以及青龙巖石洞等。 历史沿革 1958年设槎江镇,同年改公社,1961年建镇。1958年设曹村乡,同年改公社,后改横州公社,1984年改附城乡,1994年改附城镇。1997年,横州镇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辖洪德、城东、城司、槎江4个居委会;附城镇面积171平方千米,人口8.7万人,辖江南、蒙垌、太平、龙池、宋村、东郭、新桥、蒙村、龙道、长江、曹村、清江、北村、石村、谢圩、学明、长淇、周塘、长寨、大和、上淇21个行政村。2003年,横州镇与附城镇合并为横州镇。2003年末,原横州镇面积3.7平方千米,总人口60077人,辖城东、城司、洪德、槎江、柳明、城北6个社区;原附城镇面积171平方千米,总人口92717人,镇 *** 驻附城新街,辖21个行政村、1个航运公司。 2010年代码及城乡分类450127100:~001 121城司社区 ~002 121城东社区 ~003 121洪德社区 ~004 121槎江社区 ~005 121柳明社区 ~006 121城北社区 ~201 220江南村 ~202 122蒙垌村 ~203 122太平村 ~204 122东郭村 ~205 122龙池村 ~206 122宋村村 ~207 122新桥村 ~208 122蒙村村 ~209 122长江村 ~210 121龙首村 ~211 122曹村村 ~212 122清江村 ~213 122北村村 ~214 122石村村 ~215 220谢圩村 ~216 220学明村 ~217 220周塘村 ~218 220长寨村 ~219 220大和村 ~220 220长淇村 ~221 220上淇村 简介 横州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它是横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国最大的茉莉花茶加工基地,有着“中国茉莉花之都”的美誉。珠江支流郁江穿城而过,上达南宁百色,下通梧州粤港澳,城区有一级公路至南(宁)广(州)高速公路横县出入口仅22公里,209国道公路过境,水陆交通顺利。 工业经济较发达,以水泥、皮革制品、纸箱纸袋、花茶加工、食品等产品为支柱产业,以工商业、服务、饮食、建筑为主形成行业。年产60万平方米皮革的万利兴皮业有限公司和年产10万打皮手套的手套厂,产品远销美国、日本、西欧及东南亚,年创汇达100万美元。 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个体工商业户主要从事服装、加工、食品饮食、商业百货、交通运输、皮革制造、花茶加工经营等门类齐全的第三产业。全镇有集体企业25家,个体私营业户达5700多家,经济建设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荣誉 近年来,横州镇先后获得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自治区“绿色机关”、“广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广西茉莉花之乡”、南宁市“先进单位”、南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宁市科学发展“十佳乡镇”、南宁市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十佳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城乡建设 2005年横州镇积极开展工作,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基本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县行政服务区、商业中心区、新州西路(茉莉花大道西段)等详规编制。稳妥推进新区开发,完成龙池小区征地丈量确认工作。旧城改造取得新进展,红棉物业中心、二轻联社等旧商业区改造顺利推进。县城房地产业蓬勃发展,金钱美地、莉香花园、花都景园等一批房地产项目相继开发建设。城建项目的推进对提高全县国土收益和城建税收及地方产业发展形成了有力的拉动。 横州镇 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05年完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0个,“三大会战”人饮工程3个,生态文明村建设2个,新建沼气池600座。全镇116个经联社中已有近100个完成了村道硬化,基本实现村村建自来水塔,人饮问题基本解决。“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 西南茶城、机车市场等专业市场功能逐步完善,交易量不断增加。家家乐商场、正联家电城等一批流通企业发展壮大,利客隆、南城百货,海南百佳汇、大地影院等连锁业企业进驻横州,县城水果批发市场开工建设。积极配合开展“万村千乡”工程,在农村兴起小型超市、连锁便民店等新型零售业。新开发西津电厂工业旅游,并被列为广西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茉莉之旅”文化旅游系列内容逐渐丰富。 经济建设 工业方面 横州镇 全镇以水泥、电力、皮革制品、纸箱纸袋、食品、花茶加工等产品为支柱产业,以工商业、服务、饮食、建材为主要行业,至2002年底,7个镇办企业,已完成改制的有5个,有2个已进入拍卖阶段。全镇个体私营业户达5597户,2002年全镇财政总收入4114.5万元,比2001年增收1709.5万元,增长71.08%。2002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789万元;财政总收入4144.5万元,占任务3960万元的103.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9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户数发展到5597户;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53元,超任务数8元;全镇企业的营业总收入50478万元,总产值28075万元。 横州镇 横州镇大力发展以建材、建筑、花茶加工、皮革等为支柱的乡镇企业。有年产28万吨的东门水泥厂,产品525#、425#水泥荣获区优产品;年产250万平方米的彩釉砖厂。同时位于横州镇周塘村的广西金鲤水泥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60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额25亿元人民币,占地约14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3亿元人民币,建设两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配套余热发电和专用码头工程,预计2010年底建成投产。 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镇内有个体工商专营市场8个,经营面积达47800平方米。 横州镇工业快速发展,重点围绕那阳工业集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和引导建材、农产品加工、花茶加工、食品加工、蔗渣浆纸等传统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基本形成以建材、制糖、造纸、皮革、花茶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现有工业企业226家,有亿元企业10家,规模以上企业22家,花茶食品加工企业113家。 农业方面 大头菜 抓好特色农作物种植,不断最佳化农业结构,引导农业走集约化、产业化、高效益的道路。“一花、一蔗、一菜”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其中种植茉莉花2.1万亩,)年产鲜花1.76万吨,年加工花茶40多万担,产值8亿元左右;,种植糖蔗1.22万亩,良种率达99.6%,05/06榨季进厂原料蔗3.6万吨;,种植大头菜1万亩。水稻播种面积6.5万亩,粮食产量稳中有升。桑蚕、甜玉米、蘑菇等特色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桑园1600亩,种植甜玉米4200亩,冬种蘑菇65万平方米,种植品种优良率提高。 农产品加工初见成效。大头菜、木瓜丁、大粽等土特产通过精心包装和推介,知名度逐步提高,销售量明显增加。横州牌大头菜获得“广西优质农产品”称号,“粘粘香”牌粽子在“2005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上荣获金奖,并被命名为“广西名小吃”。2005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2675万元,增长15.36%。 横州有世界上最大的新鲜茉莉花交易市场,是中国第四大茶叶流通市场:西南茶城和横县茉莉花交易市场。 发展规划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横州城区发展规划图 以县城为中心,南面为郁江,西南和西面不远处就是山岭地区和西津湖风景旅游区;北面、东面和东北面为开阔地,主要以种植茉莉花为主,局部地区有少量水田。离中心城东北向约11公里是谢圩工业区,已有钢铁厂、水泥厂等上规模的工业企业,与谢圩工业区隔江相望的是那阳镇 *** 所在地,也已有一些钢铁厂和水泥厂。 从用地情况来看,若向南发展,郁江是建设的一道门槛,跨江发展必须架桥,开发成本较高;西面,由于不远处即是山地,发展的余地也不太大,北面、东面和东北面既开阔,占用的农田也不多,因而可以作为县城的主要发展方向,尤其是向东北面的发展可以和谢圩工业区连片。 因此,县城规划的主要方向是:在完善城区的东南面和西面的基础上,主要往北、东北方向发展,相应地,谢圩工业区向西发展,并最终与县城连为一体。 规划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横州镇的江南、蒙洞、太平、龙池、宋村、新桥、蒙村、长江、龙首、清江、北村、石村、谢圩、曹村、东郭15个行政村及那阳镇的那市、那阳、大联、莫大、宝华5个行政村,总面积250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横县城城市性质定为:横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以资源型加工业为主的商贸发达的滨江城市。 县城总体布局规划 县城的规划布局首先要突出横县的“水”(郁江)、“花”(茉莉花)特色,强调沿郁江两岸的滨江景观带的建设,并围绕现城区的北面和东北面,留出一条足够的茉莉花带,将其作为构筑各城区的绿化隔离带。以滨江景观带和茉莉花带为基础,形成“一城五区”的布局结构。(见图1-12-02) “一城”即中心城市(县城)。 “五区”分别是中心区(老城)、城北区、谢圩区、那阳区和江南区。 “中心区”是五区中规划面积最大的城区,主要依托老城区的基础,通过不断充实完善,形成全县的行政、商贸和文化中心。中心区的滨江地段是最能体现横县特色的,应将其作为重点地段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形成独具魅力的滨江景观带。在此基础上,将西津电厂北侧、东郭和曹村所处的半岛作为高尚住宅区(别墅区)预留用地加以严格控制,以提高横县的城市形象并带动中心城区房地产的开发建设。 城北区:位于中心区的北面,与中心区通过茉莉花带相隔,该区主要依托县城——校椅二级公路,以商住和食品、轻加工工业为主。 谢圩区:以现有的谢圩工业区为基础,建成中心城市的重要工业区。 那阳区:以那阳镇区和现有工业企业为基础,规划作为县城重要工业区的补充。 江南区:与老城区隔江相望,规划成为以高档住宅开发为主的新城区,并通过滨江景观带的建设,塑造起中心区的“一河两岸”新的城市景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城区的公共绿地系统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因地制宜,均衡分布,形成以公园绿地为主,结合城市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滨河绿地,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见图1-12-0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至2010年,横县总人口为115万,城镇人口26万,城镇化水平达到23%;县城人口15万,县城城市建设用地14.15平方公里,94.3平方米/人。 规划至2020年,横县总人口为125万,城镇人口5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0%;县域总人口为125万,横州城区人口30万,横州城区建设用地31.81平方公里, 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6平方米,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6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广场用地11.6平方米。 法制建设 突击检查 加强各级领导对 *** 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密切与社会各界人士及民众团体的联系,促进 *** 工作的决策和实施。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不断增强全民法律意识,有效保护人民民众和各种合法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强服务意识,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加强干部培训和廉政建设,增强公务员队伍素质,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着力构建阳光 *** 、诚信 *** 。 积极推进“平安横州”创建工作。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活动,2005年全镇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率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7.9%和l8%。建立和完善社会信息报告机制,强化禁毒基础工作,扎实做好调处和信访工作,实现了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少出以及无群体性事件、无民转刑案件发生的目标。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全面落实责任制,没有发生属我镇控制指标的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 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把抓紧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贯穿始终,大力开展“三围绕、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解决民众最关切、最急于解决的事情,为民办了一批实事、好事。 社会事业 治安环境 针对2005年横州镇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切实维护全镇各中国小校的社会治安稳定。2005年9月18日,横州镇部署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活动月活动,以五项措施做好学校周边秩序整治: 一是要转变观念,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分析当前学校安全与稳定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超前谋划,长抓不懈;二是加大力度,认真开展校园周边各类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加强对校园治安的安全检查;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继续抓好校园整治工作;四是通过调查摸底,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五是各村委(社区)要组织义务巡逻队,开展重点时间、重点路段的巡逻,及时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及时处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活动月为期一个月,旨在为全镇师生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达到“案件事故少,内部秩序好,校园安全稳定,师生家长满意”的目标。 科技培训 结合全县2005年的“万人大培训”,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创先活动,举办各类实用科技培训6期,培训人数3500人次。投资200多万元进行危改工程和教学楼建设,“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中考综合成绩名列全县首位。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配合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节.横县歌台,,等一系列演出活动。投入29万元完善镇卫生院建设,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有力防控狂犬病,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狂犬病宣传和扑杀流艰、违规养殖、疫区犬只活动,人民民众对狂犬病的认识不断提高。计画免疫和结核病、禽流感等主要传染病防治以及爱滋病宣传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镇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横州镇 加强就业 05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增就业7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0人。各种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增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进一步落实。计生工作跨上新台阶,全镇上年区问人口出生率8.3‰,计画生育率达87.0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l%。,荣获2000~2005年南宁市“人口和计画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计画生育协会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横州镇党委、 *** 在上级党委、 *** 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镇干部民众围绕争创南宁市“十佳乡镇”的目标,团结奋斗,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结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充满信心。 景点介绍 城西有全国第一座低水头发电站--西津水电站,西津湖风景区,海棠公园(海棠桥、海棠亭、怀古亭、淮海书院等多处古建筑),横州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坐落地),中华茉莉园等景区!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