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新能源纪录片(Hello AI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5-21 17:43:36 游览:78 次

HELLO AI,一部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纪录片。讲述了AI与天文、历史、生物、地理、气候以及医疗结合的研究,并展望了各行各业运用人工智能探索边界与极限的愿景。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新能源汽车与AI结合后智能城市的搭建,每个十字路口每一秒TB级别的数据量,每位研究者运用那些繁杂数据搭建的模型,每个模型背后无数次的场景模拟与试验……

-44

不由好奇,我们耗用如此的人力物力,去研究这些技术,进行一次又一次可能不会有结果的实验,到底是为了什么?

-65

当我看到,科学家们成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脑电波的变化并进行信息转译,在几十年无法表达无法发声的渐冻人可以用他的眼球转动传达“你们好,谢谢”的时候,一切都仿佛有了答案。

-56

生而为人,或者为一个生物,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时空与环境甚至基因的限制。千百年前,我们只能用脚步丈量这片我们生存的土地,我们的衣食住行只能向天伸手。农业革命,我们可以创造粮食,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有了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有了电力,后来的我们有了大哥大,万维网,互联网……直到今天,人从洞穴搬到了乡村与城市,人的生老病死不再取决于天灾或是疾病,人与人的联系不再只能是面对面或是依赖信鸽与马拉松。

曾经,肺结核等疾病轻易就能夺走无数人的生命,而现在这些疾病的范围不断地缩减,艾滋病/癌症等等都开始有了解决方案,哪怕不能彻底解决,但至少延长了我们的生命线,我们不是一定只能等死。

人工智能,或者说,任何技术的探索,可能部分是为了名誉/金钱或者某些利益,但是最终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拓宽我们人类的生命边界。因为这是,我们人类这个群体潜藏的诉求。

当然,医疗、教育等社会资源一定不是平均分配的。科学研究,首先做的是探索,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然后做的是降低成本,即让不可能到可能这个过程需要耗费的社会资源与个体资源不断降低,最终能够支撑普通大众也能付的起费。

文明的标志,是群体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生活。为每个在努力探索的人们,致敬。

这部纪录片应该说是比较适合我,通过比尔盖茨,讲了三个事情:厕所、脊髓灰质炎、核电站。这个片子不像看探索宇宙、探索地球、探索科学那种技术性很强,是讲的比较通俗的。

主要是讲落后地区,没有冲水厕所,没有污水处理系统,有的就在路边、河边上厕所,或者有的有旱厕,但是也是导入到河中。而这条河可能是人们取饮用水的地方,排泄物的污染导致疾病等等,于是盖茨组织了一个比赛,设计不需要电力,就可以循环的厕所,还有污水处理设施。这是分开的两个设施,前者可以解决上厕所的问题,后者可以解决一个城市的污水处理。故事的最后事情还没有解决,新设备的成本太高,他们找到了一家中国制造商希望能把成本降下来。

目标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现在绝大部分地区已经消灭了,主要是尼日利亚,虽然当时盖茨基金会已经介入了尼日利亚,但是当地有复杂的问题,影响疫苗的进展。例如宗教领袖鼓吹疫苗是西方的阴谋、例如一些三不管地区没人接种疫苗,导致复发、例如军事冲突导致无法进入一些地区。2012 年,盖茨基金会定下来一个六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但是没有达成,2018 年全球报道了 30 例病例,目前能看到最新消息是又制定了一个四至五年的计划。

目标是围绕新能源,目前世界上的核电站主要是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技术,加上切尔诺贝利、福岛核电站泄漏,导致的信任危机,人们不愿意建设核电站。盖茨基金会找人研究了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核电站的安全问题,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工作,可以利用现在的核废料。故事最后 2015 年盖茨和中国签了一个合约,在中国建设核电站,但是因为贸易战,计划要搁浅了。

纪录片在介绍这三件事的同时,穿插了很多盖茨创建微软的故事,介绍盖茨,比如读非常多的书,记忆力非常好,能够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而且专注,理性。纪录片中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那件事,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可以看到盖茨通过资源最优化的思路思考问题。三个问题都不简单:厕所的成本高、脊髓灰质炎投入巨大,却又发生了复发、核电站受贸易战影响无法实施。主持人问盖茨,有没有想过退出?盖茨说一件事情,碰到了挫折,我们可以想着放弃,可以想 work harder!(已经很久没有这种鸡汤能触动我了)。盖茨自己说自己碰到什么问题都是从技术角度解决,但其实在上面这些问题上,他都展示了很强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强烈推荐这个片子。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