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2015 新能源会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推进会暨产业联盟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24-05-21 14:14:56 游览:31 次

6月16日上午,由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和安徽省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联合主办,安徽巡鹰动力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承办的“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推进暨产业联盟会议”顺利召开。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力,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吴韦人,节能处处长戚军, 安徽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主席/国轩高科工程总院副院长徐兴无,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褚兵,安徽省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安徽省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成员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力视频致辞,指出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今后的发展方向,并鼓励各个企业,加快建立规范高效新能源 汽车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70

-51

随后,省经信厅节能处副处长朱珉通报了我省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就继续深化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做经验交流发言;安徽绿沃循环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就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企业创建做经验交流。

-35

安徽巡鹰动力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褚兵从产业发展角度、行业发展趋势、产业技术发展三个方面来分析回收利用领域的发展情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未来,巡鹰新能源将深入动力电池前端产业化布局,实现动力、储能电池PACK生产项目的建设及运营,通过补链、强链,打通上游产业环节,形成新能源电池从“资源-材料-应用-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的闭环技术体系。此外,完成从产品、技术到平台生态链转型,借助外界资本杠杆及资源快速发展,围绕巡鹰生态链创造价值,形成巡鹰特色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的战略同盟及辐射效应。在全省乃至全国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征途中,争当排头兵!

接着,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吴韦人强调要贯彻落实工信部及八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深化我省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全力推动全省新能源 汽车 及动力蓄电池产业链完善和高质量发展,并对进一步做好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进行了部署。

通过多措并举,联盟将充分发挥产业、技术等各方面优势,为全国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多做创新、多出经验,全力推动我省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持续 健康 发展。

1981年8月10日至21日由联合国主持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研究能源问题的大型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有135个国家的代表团和联合国所属的34个国际组织及32个政府间组织的观察员,参加会议的总人数约5000人。联合国秘书长和许多国家的政府首脑到会发表了讲话。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国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展览会。会上通过了《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利用的内罗毕行动纲领》(简称《内罗毕行动纲领》)。这次会议是根据1978年12月20日联合国第33届大会第148号决议召开的。

会前曾召开过4次筹备会议,并设立了按专业划分的10个特设专家组:水力、薪炭、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油页岩和焦油砂、海洋能、畜力、泥炭。这些专家组都于会前提出了技术报告。会议还就能源规划、研究示范、资料交流、教育培训、资金筹集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会议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但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同,一能源供需状况相差悬殊,会议上意见分歧明显,会议结果未尽达到预期目的。特别是筹资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议项没有落实,为后来炎内罗毕行动纲领》的贯彻执行留下了障碍。会议的积极作用是,动员了国际社会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引起重视。同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并积极筹建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府间委员会及在各成员国建立负责此项工作的联络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建立了这方面的专门信息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工发组织、粮农组织等还安排了一些示范项目。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