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科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突破)

发布时间:2024-05-16 13:31:46 游览:15 次

每年的12月都是各行各业盘点收获、展望未来的“年终总结月”,汽车行业同样如此。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以技术创新自立自强,自主开发出多项实打实的国际领先技术,比亚迪“科技树”早已枝繁叶茂。在极为不平凡的2020年,这棵树又结出了哪些果实?

刀片电池横空出世,持续引领电动化技术发展

电动化是汽车发明百年来最深刻的变革,而电池安全和续航又是制约电动化发展的首要瓶颈。2020年3月,比亚迪刀片电池横空出世,不仅突破了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掣肘,还顺利通过了难度堪比登顶珠峰的“针刺测试”,让整个业界为之震撼。

-62

比亚迪从1995年白手起家,到2008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电池制造商,被业界称为“电池大王”。刀片电池的诞生,凝结了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近20年的研发和应用经验,集成了比亚迪全产业链的体系优势。最重要的是,刀片电池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

刀片电池的革新和引领意义获得行业高度认可。在2020年9月举行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亲手为“高集成刀片动力电池技术”颁发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大奖。

-63

首搭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今年7月上市以来销量节节攀升,11月销量已突破1万辆。刀片电池的成功,也引得众多汽车品牌与比亚迪探讨相关的合作。为提升产能,比亚迪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在生产刀片电池的弗迪重庆工厂新建8条生产线,将年产能目标提升至20GWh以上。

推出DM-i超级混动技术,快速推动新能源车普及

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路线坚持纯电动技术和插电混动技术“两条腿走路”,绝不做“偏科生”。事实上,作为全球插混技术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比亚迪DM插电混动车型目前的累计销量已超过40万辆,是全球插混汽车销冠,撑起了国内插混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69

2020年,比亚迪的插混技术同样实现了革命性突破。6月,比亚迪推出了主打“绝对性能”的DM-p技术。采用DM-p技术的汉DM、2021款唐DM都拥有零百加速4秒级的绝对性能,动力性能碾压大排量燃油车,成为同级别车型的性能标杆。

11月,比亚迪公布了主打超低油耗的DM-i超级混动技术,与DM-p形成双平台战略布局,覆盖各种使用需求。DM-i技术核心部件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也同期发布,高达43.04%的热效率创下全球量产汽油发动机的新高度,为实现超低油耗奠定坚实基础。

在2020广州车展上,比亚迪发布了首款搭载DM-i技术的轿车?秦PLUS。与同级别车型相比,秦PLUS拥有百公里油耗3.8L、出色的驾驶平顺性等竞争优势,强大的硬核产品力将重新树立家轿技术标准,更快速地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

提前布局下半场,打造领先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如果电动化是汽车革命的上半场,那么智能化就是下半场。从电动化到智能化,比亚迪以前瞻视野提前进行了战略布局,其打造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正是其面向未来智能化汽车时代的入场券。

2020年8月,比亚迪DiLink?3.0智能网联系统正式发布。新一代系统从用户体验场景出发,打通了手机端和车机端的连接,提供了手机NFC车钥匙、智能语音交互、千里眼模式、云服务智能管家等多项“黑科技”,为用户打造极具实用性的智能座舱体验。

较早前的4月,比亚迪还推出了集智能、安全与个性化于一体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开创性地引入了DiTrainer教练模式,它可根据驾驶行为、路况、天气甚至驾龄等因素评测,选择性开启辅助驾驶功能。DiLink?3.0智能网联系统和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在比亚迪汉上首搭应用,为用户带来更智慧的豪华旗舰享受。

比亚迪在技术创新领域的不懈追求和累累成果,吸引了奔驰和丰田与其建立长期合资合作关系,实现了中国汽车从技术引进走向技术输出的重要转折。相信比亚迪科技树在2020年结下的硕果,也一定会成为比亚迪引领行业不断前行的新动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比亚迪汉EV是一款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除了其出色的性能和设计之外,还隐藏着一些实用的功能。比如预约充电功能、约空调功能、遥控驾驶功能、智能语音控制系统。这些功能不仅提高了驾驶的便捷性和舒适性,也展示了比亚迪对科技和智能的追求。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