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新能源和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是啥)

发布时间:2024-04-20 23:36:22 游览:39 次

近日,在两会上,生态环保部部长曾代表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生态环保。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也显示,今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约200%。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今天,边肖汽车将为朋友们分享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简介

-34

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是指以新动力系统和新能源驱动的汽车的发展愿景。新能源合作伙伴需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内燃机为关键动力系统,综合工况下的油耗优于下一环节的目标值。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旨在降低汽车燃料消耗,缓解燃料供需矛盾,缩短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技术进步和汽车产业优化升级。

-67

汽车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42

坚持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发展,推进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改造。坚持统筹兼顾,在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节能汽车,推动汽车产业技术升级。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加强创新发展,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我国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规格和品牌。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产业培育期间,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集聚科技和产业资源,鼓励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开发生产,引导市场消费。行业成熟后,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的驱动和响应基础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节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坚持培育产业与强化配套相结合。以整车为龙头,培育带动动力电池、电机、汽车电子、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箱等产业链加速发展。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推动充电设施、智能电网、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做好营销、售后服务、电池回收等工作,通过发展变化形成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

新能源产业规划的重点任务

1.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安全系数和可靠性研究及轻量化设计,加快动力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及其生产、调节、检验设备开发,研制新型超级电容器及其电池组合系统,推进动力电池及相关零部件、总成标准化、系列化;推进动力电池重大基础和前沿技术部署,重点研究高比能量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新结构、新工艺,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长远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及核心材料、电动空调制、电动转向、电动刹车等电动附件研发。燃料电池堆、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研究。把握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加大其他类型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力度。

2.加大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力度。以大幅提升汽车燃料合理性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汽车节能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混合动力技术研究为重点,发展专用混合动力发动机和机电耦合装置,支持柴油机高压共轨、汽油机直喷、均质燃烧、涡轮增压等高效内燃机技术和先进电子调节技术的研发;支持商用车六档及以上机械变速箱、双离合自动变速箱、自动调节机械变速箱的开发;突破低阻件、轻量化材料、激光拼焊等技术,大幅提升小排量发动机技术水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高效调控技术研究。

3.加快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鼓励建立跨行业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联盟,加快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重点研发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商用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与行业共享相关的测试平台、产品开发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建设一批国家级整车及零部件研究试验基地,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基础平台;建设一批国际先进的工程平台,发展一批由企业牵头、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构建全产业链专利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

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分享,小汽车系列由朋友们从三个方面分享,分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介绍、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那么,看完车系的分享,朋友们对车系的分享基本了解多少呢?希望车系的分享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好了,汽车系列的分享今天结束了。下次见!

百万购车补贴

新能源汽车政策风向标来了,这份发展规划的变化值得关注!

10月末,才发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昨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虽属不同机构,但有关新能源如此力度、如此频率的大动作,持续引发行业关注。

01?汽车工业需要革命,但并非激进禁燃

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兴起,“禁燃”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这种背景下,也有很多国家发布了激进化的“禁燃”时间表,我国也曾效仿提出“禁燃”时间表,但是并没有以政策的形式正式向外公布。不过,这期间汽车行业传递出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传统燃油车全面向节能车或电动化转型,这种大趋势不可逆转;与此同时,混动车也越来越受到用户以及政策的“喜爱”,尤其在当前纯电动车依旧存在各种焦虑与技术瓶颈的前提下,混动车是最理想、最方便,也最容易让用户接受的汽车产品。

与此同时,在汽车“新四化”大潮下,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来讲都可以说是汽车行业一百多年来最深刻的一场变革。支撑这次汽车革命的是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倒逼这次汽车革命的是拯救地球、减少碳排放以及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而汽车革命的目标是要实现绿色出行、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成本、减少交通伤亡、改善出行体验。

具体到我国,从国家政策层面到汽车行业自身,从顶层设计到主机厂,都置身于这场产业变革当中。先说国家层面,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今年2月,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今年10月,国务院批准工信部拟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并于11月2日正式发布。一年的时间里,党中央和国务院密集发布三个文件,全部针对同一类问题,而且这三个重要文件一脉相承,从不同角度促进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

以此为基础,也表明我国汽车行业正在由发展的初级阶段转向中高级发展阶段。随着汽车革命纵深发展,汽车的属性已经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以机械产品为基础的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是一个硬件产品,同时也是一个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产品的移动智能终端。汽车属性从内核到边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并进一步引起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大范围重构,向高科技迈进,并接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形成高新技术群协同发展的大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汽车革命所依赖的可再生资源、移动互联网以及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正是我国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并已取得显著成效、拥有较好的技术和人才积累的领域,?因此,在技术上基本不存在壁垒。

可以看出,这次汽车革命是一个周期较长,并将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涉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等诸多环节,这样的工程注定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统筹布局,因此,需站在更高的站位上,进行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并有序推进,打破壁垒,把握好开放市场的节奏。

02?我们不提倡“禁燃”,又该如何拥抱节能与新能源?

10月27日,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期间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主旨就是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技术路线图2.0采用“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形成“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的“1+9”研究布局。

另外,技术路线图2.0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一、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二、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三、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基本成熟,产品大规模应用;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五、建立汽车智能出行体系,形成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六、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完善,原始创新水平具备全球引领能力。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能源(节能)、互联、智能科技是这次汽车革命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当前,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已接近2020年5L/100km的目标值,自主品牌汽油机热效率逐渐接近40%的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变速箱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纯电动汽车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车能耗、续航行驶里程、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全面进步。混合动力形成技术路线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插混车型相比传统燃油车平均节油25.9%;自主品牌车企根据各自技术积累和优势,推出了不同类型的新型机电耦合装置。

从当前的动力技术来看,没有哪一种技术是终极的,比如传统内燃随着材料轻量化、耐热性的提升,热效率还能继续提升;而油电混动、插电混动、增程式混动等技术,也将随着技术和材料的进步,进一步提升效能。

另外,我国在氢燃料电池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氢燃料电池客车在续航里程、百公里氢耗、最高车速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2020年目标,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功率密度、冷启动温度、寿命等,均实现或超额完成2020年目标。

当然,成绩之外还有差距,尤其是我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环节依然存在。比如,汽车研发用设计与模拟软件平台、车规级计算芯片、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高精度传感器等严重依赖国外技术。同时,高品质电工钢、非晶合金铁芯等关键材料尚待突破。另外,氢燃料电池领域虽然实现了电堆、压缩机、DC/DC转换器、氢气循环装置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但在催化剂、炭纸、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材料和部件的基础方面还比较薄弱。

除此之外,智能制造方面,国内发展方向和国际市场基本一致,但关键装备、材料仍有较大差距,比如国产机器人在精度、效率、成本等方面均还有提升空间。智能网联操作系统等关键部件对进口的信赖严重,难以达到产业化水平。

写在最后: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反映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全面规划,技术路线图2.0即是根据市场变化、技术变革方向做出的战略调整,切合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实际,并且也为众多车企点明了技术发展方向,为实现我国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同时,作为汽车领域最重要的顶层指导规划之一,技术路线图2.0也将为市场终端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从短期来看,按照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比例要达到总量的20%。2025-2035年,我们能看见产学研的更多共识和统一,以及更加循序渐进、一脉相承的思路,这将是促进相关行业协力图强的新起点。

关注车业杂谈,一起聊车、玩车、侃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去年12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来,近一年时间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势必让这份规划有了与时俱进的调整。一年后规划正式稿发布,其中的表述变化,值得揣摩。

11月2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这是自2012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后我国再次站在全局高度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从征求意见稿到正式稿的近一年时间里,全球新冠疫情蔓延、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抬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化。此时,作为与国计民生都紧密关联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当在新格局中承载怎样的使命?

《童济仁汽车评论》对比了规划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的区别,从中我们能发现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愿景与重点任务的定位,在当前新形势下的调整。

关于汽车的“新四化”,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说得最多的还是“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在规划的征求意见稿中,也有“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的表述。

不过,在正式稿中,这一说法被修正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共享化被剔除出去。

与保留的“三化”的技术性相比,共享化更像是一种商业模式,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关联性很弱。正因如此,共享化的推行存在诸多非技术因素,也并非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此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不提共享化,也是在政策层面不对其进行鼓励支持的体现。

相比之下,在规划正式稿开篇背景中新增加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问题表述,恰恰反映出在这一年时间里,随着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快速发展、本土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大面积下滑、各大合资车企跃跃欲试,在规划层面对新能源产业的格局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在规划正式稿中,最引人关注就是有关于发展目标的几个数字。相比征求意见稿,整体的趋势是发展目标有所降低、宽松、减少。

首先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目标,从征求意见稿中的25%调低至20%。在2012-2020年的规划中,曾提出要在2020年达到年产2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从目前的规划产能来看,完成这一目标问题不大。

但是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实际销售120.6万辆,同比下滑4.0%。2020年受到疫情和市场大环境影响,很难出现销量跃升。从趋势上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不可能再依靠盲目扩增产能、投放新车,而是进入了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此时适当调低目标,也是政策规划层面经过一年的研判后,更加务实的体现。

此外,有关技术层面的目标也有所调整。2025年目标中,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目标从11.0kWh/100km宽松至12.0kWh/100km,删去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30%、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4.0L/100km两项目标。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从全部修改为不低于80%。而2030年的具体目标也被全部删去。

不难看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有关自动驾驶的目标在表述上显得更加谨慎。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原有SAE定义的L1-L5标准已经表现出其局限性,车企目前更加认同的,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功能界定,而非简单粗暴用L几去区分高低。

再次,规划正式稿在技术目标的表述上,增加了对充换电服务的定性愿景,与开篇“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相呼应。

规划征求意见稿上,在技术能力相关描述中,几乎没有任何关于燃料电池的内容。但在正式规划中,增加了“突破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强调“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增加“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等明确的语言。

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十多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浮浮沉沉、目标不明。但是,日韩却在近十年里于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有主导潜在新市场的趋势。此次新能源汽车规划中,重新关注燃料电池汽车,事实上也是对“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支持各类主体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同时,这也更加明确了政府将技术路线的主导权交给市场的思路。

在规划正式稿上,有几个征求意见稿之中未有涉及的表述。比如在技术层面,增加“提升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强调“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增加“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强化质量安全保障”。这反映出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更高的重视程度。

而在市场监管层面,特别增加了“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加强企业准入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这也是对近年来新能源车企出现大面积淘汰、大量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的表态。

此外,在基础设施方面,征求意见稿中“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被修改为“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场景的细化,也让基础设施相关参与者的方向更加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疫情后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正式稿中,也大幅删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经营、国际交流合作、标准协调与国际互认相关内容。“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表述修改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修改为“支持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

这些都表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阶段里,数量与规模已经不是最被关心的事情。相应地,发展的质量、发展的健康程度、发展的协同效应,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中之重。

从2012年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到2020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与日俱增。

当那个所有人都瞄着补贴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新时代里新能源汽车的意义不只是少排放多少二氧化碳、节省多少石油资源,而是真正意义上让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