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缠枝花卉镜(古代铜镜值多少钱)

发布时间:2024-04-17 19:02:17 游览:30 次

古镜的收藏价格,按年代来分,战国、唐镜价格最高,汉镜仅次,宋、元、金时代的铜镜价格较低,明、清时代铜镜就不值钱了。若按大小来分,200mm以上、50mm以下的镜种较珍贵;按品种来分,战国的“山”字镜、菱纹镜、蟠螭纹镜,汉镜中的重圈铭文镜、规矩镜、神兽镜、画像镜,隋唐镜的瑞兽葡萄镜、花卉镜、花鸟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等均是镜中的珍品;上述年代的特殊镜种,譬如镏金、错银,镂空彩绘,螺钿镜、金银平脱、贴金贴银镜等当然更是珍贵,但是国家不允许个人收藏。以品相较好130mm的古镜来举例:战国“山”字镜、唐镜中的瑞兽葡萄镜、人物故事镜均在人民币5000元以上,而汉镜中的规矩镜、神兽镜等却在5000元以下。

古代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205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装水当镜子用,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大量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三国至两宋时期的工艺是怎样的呢?

1、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长发,笄为古代男女用来插定绾起的头发或弁冕的。

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218

2、簪是笄的发展,同样起固定发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纹饰,雕刻成植物(花草)、动物(凤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并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贵重材料制作,工艺也愈发丰富,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

3、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钗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发钗的安插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210

4、步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是古代妇女插于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旒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5、钿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1、把金属宝石等镶嵌在器物上作装饰。2、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6、扁方是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形制与作用与汉人妇女髻上的扁簪类似。清代贵族妇女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都使用扁方,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装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控制发髻使其不散落下来。

7、古代简称“栉”,与簪、髻、钗、步摇等并称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昔为宫廷御用珍品 , 故有“宫梳名篦”之誉。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的发饰,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8、华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为华丽的首饰,华丽的头饰。

9、抹额,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汉族服饰,明代较盛行。妇女包于头额,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

扩展资料:

首饰的来源:

在古代,有一个与现代意义上的首饰含义接近的词,这就是“头面”。这大概是人们认为首饰如同脸面一样,能给人的外貌增添光彩的缘故。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记载:汴梁相国寺“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

这里的“珠翠头面”按今天的话说,就是用珍珠玉石制成的首饰。宋代都城汴梁有专门经营珠宝、金银首饰的店铺,叫“头面铺”。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载:杭州小市里有一家“舒家体真头面铺”即指首饰店。以后的元、明、清几代,也称首饰为“头面。

到了现代,“头面”(在传统戏曲中,头面是旦行角色头上化妆饰物的总称,包括发髻、发辫、珠花、耳环、簪了等一整套用品)一词已被“首饰”取而代之,而“首饰”已成为从头到脚全身各部位所佩戴的各种饰品的总称。

人类佩戴首饰究竟始于何时,恐怕很难精确地考证。但是我们不难推想,从人类开始意识到装饰与美化自身的时候起,人类也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最原始的首饰,大概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

百度百科-首饰

1.陶器

①低温釉陶

由于瓷器的逐步普及,制陶业呈明显的衰败景象。日用器皿大大减少,陶制明器仍十分流行,但质量已大不如汉代。这一时期在江南流行一种塑有楼阁人物的陶罐。在北方地区,低温釉陶器已具有较高水平,品种逐渐增多,并出现了多色釉,为后来的唐三彩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陶塑艺术以北朝的为最美,它在继承汉代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佛教艺术养分,注意神态的刻画,形式也丰富多样。种类有文武官员、男女侍俑、伎乐俑、驼、马和镇墓兽等。

②唐三彩

在汉代以来低温釉陶的基础上,唐代出现了著名的“三彩”陶器。唐三彩以白色粘土为原料,用含有铜、铁、锰、钴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最后形成斑驳不一的美丽彩釉。唐三彩以黄、绿、白、赭为主,蓝、黑色甚少,但极名贵。其中以黄、绿、白三色最常见。

唐三彩制品分为器皿和俑两大类。器皿主要用于生活用具,俑主要作装饰,包罗万象,是唐手工业中品种最丰富的。

唐代盛行厚葬,三彩明器便应运而生,而且发展速度很快,开元时达到高峰。其中最有吸引力的属骆驼和马,用马陪葬的较多。三彩马体态健美,强壮有力,姿态惟妙惟肖。西安唐墓中出土的两件骆驼载乐俑是三彩骆驼中的珍品,体现了唐代统一繁荣的盛世景象。

唐三彩在丝绸之路沿线和海上交通线上的许多地区都有出土,这足以证明它在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高度发达的瓷器

①发展中的魏晋瓷器

魏晋时期,成熟瓷器发展很快,北方还烧制出了白瓷器。

南方由于战乱较少,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瓷器制造业得以迅速发展。作为瓷器的重要发源地和主要产区之一的浙江的烧瓷业十分兴盛,同时,江苏的制瓷业也发展迅速。太湖的宜兴在东吴、西晋时便烧制出具有一定质量的青瓷器。西晋统一后,制瓷业迅速普及,并在南朝初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陶区域。

南方瓷器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日常生活用具,其中圆形器都是拉坯成形,胎壁厚薄一致,造型规整。在西晋时还流行将瓷器塑成动物形象;另一类是专供随葬的明器,东晋以后逐渐减少。

瓷器的原料都采用当地瓷土,加工精细,胎多呈灰色,坚硬致密。其中浙江金华一带的瓷窑中,出现了施釉前先在胎体外表刷一层化妆土的作法。化妆土制瓷法在东晋时得以普及,这对扩大原料范围和烧瓷区域提高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时期釉层均匀,多呈豆青和淡青色,少量的为深灰和黑色,光泽好。装饰技法有刻、画、模印、贴花、堆塑、镂孔等,内容十分丰富。但在东晋、南朝时较多地使用了褐色点彩的装饰技法,同时,受佛教艺术影响,刻画或浅浮雕式的莲花纹逐渐流行起来。这时窑炉和烧制技术较东汉后期有了明显的改进,从而彻底摆脱了瓷器的原始性。

北方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因此瓷器手工业兴起较晚。其中从北魏延兴四年至太和八年(公元474~484年)的司马金龙夫妇墓出土的一件青瓷唾盂是这一时期的精品。到东魏、北齐时期,北方制瓷业开始发达。

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白瓷。范粹墓中首次发现了北朝时期的白瓷,造型与北方同期的青瓷大体一致。胎呈白色,较细腻,烧成温度一般较高,施乳白色釉,光泽很好。虽然此时白瓷仍处于初创阶段,但它预示着瓷器手工业进入了全新时期。

②全面发展的隋唐五代瓷器

隋唐五代时期,瓷器手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瓷器生产区域不断扩大,除原有的地点外,湖南长沙望城、江西景德镇、河南巩县、河北曲阳等地也开始烧瓷;以前的上虞窑、湘阴窑等相继进入盛期,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越窑、岳州窑、婺州窑、寿州窑、洪州窑和邢窑等各具特色的名窑。

这一时期瓷器的质量显著提高,工匠们进一步掌握了原料的性能,使烧出的青瓷晶莹光亮,黑瓷深沉光润,白瓷也迅速发展,从而形成南方以烧青瓷、北方以烧白瓷为主的“南青北白”的格局。

青瓷器是这个时期的大宗产品,主要产地在南方,北方亦有生产,但风格迥异。在众多青瓷窑中,浙江越窑烧制质量最好,代表了当时青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其他各窑也不乏精品,如唐早期的长沙窑,大胆采用在釉下以褐、绿色绘画花纹的方法,为青瓷生产开辟了一条新路。

白瓷是这时北方生产的主要品种,最有名的首推河北的邢窑。邢窑以烧制白瓷为主,器类较多,造型朴实无华,有粗、细白瓷之分。除邢窑外,河南巩窑也很有名。

与此同时,还有绞胎瓷器问世。绞胎瓷器是将白、褐两种颜色的瓷泥相互混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形。这样瓷胎上便出现白、褐相间的纹理,再施以透明釉,入窑焙烧,便成了绞胎瓷器。

③高度发展的宋代瓷器

宋代的瓷器工艺高度发展,“宋瓷”成为闻名世界的工艺品之一。它不仅品种齐全,而且名窑遍及全国各地。宋朝为掌握著名窑场而为皇族贵戚专制高级瓷器,建立了官窑,由此形成宋瓷中民窑和官窑的不同风格。宋瓷品种从釉彩上可以概括为青、白、黑、彩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因产地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的风貌。著名的窑场有汝窑、定窑、钧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建窑、景德镇窑等。宋代工匠已掌握了多种烧造技术和装饰技法,如建窑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烧出的器物的釉色变化非常丰富,常显现“银星斑”、“兔毫斑”、“鹧鸪斑”、“玳瑁斑”等美丽斑纹。景德镇窑工在透明釉中加少许铁,烧成著名的“影青器”。此时,中国瓷器制造方法传播到东、西各国,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蜀锦、宋锦交相辉映

从三国到两晋,四川的织锦业非常发达,居全国领先地位,当时成都织造的经线起花的彩锦色泽美丽、花纹新颖,织造技术已达到成熟的地步,被誉为“蜀锦”,名扬天下,另外还出现了加金锦等新品种。南北朝时期丝织物中出现了纬线起花锦,较经线起花有很大进步,能织出比经锦更繁多的花纹和宽幅的织品。

唐代时纬锦非常流行,并且发展了经纬线互相融合起花的新技术,为中国织染工艺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唐代丝织的品种极为丰富,以缭绫、红线毯、织成锦等最为繁华。唐代纹锦以花鸟为主要的装饰题材,如联珠团窠纹、鸟会瑞草、散点小簇花、写生团花等,由于受佛教影响,新奇富丽的宝相花、莲花图案也广泛流行。

宋代最有名的锦有两种,一种是四川产的蜀锦,一种是苏、湖、杭州等产的宋锦。二者皆为精品。宋锦采用一种精密细致的“三枚斜纹地”,经线分面经和底经两重,面经用本色生丝,底经用有色熟丝,纬用多种色彩的练丝。以底经作地纹组织,面经作纬线幅长的“结接经”。这种结构继承了唐以来的纬锦织造技术,用彩纬加固结经,形成纬三重起花。宋锦的织造过程完全体现了中国本民族的风格,因而显得严谨规范。

4.玉器的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玉器的数量和质量急转直下,这显然是这一时期战乱不止、经济萧条的直接后果。

隋唐时期,经济空前繁荣,作为工艺美术的玉器业很快复苏并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峰。随着与西域各国交往的加强,往西域一带输出的玉料激增,反过来直接刺激了玉器的生产。这时的玉器品质精良,色如羊脂,技艺精湛。种类有羽觞、飞天、杯、璜、镯、带板和哀册等。唐代玉器的花纹大量涌现出花鸟、人物、走兽的内容,流行缠枝花卉、葵花、飞天、人物。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写实能力大大提高,可谓形神兼备。这些显然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不无关系。唐代开始出现了一种表示官位高低的玉带板和一些新饰件,具有实用价值的玉制容器增多。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和金镶白玉镯均制作精细,金玉相互衬托,愈显高雅富贵,可谓隋唐玉器的代表作。

北宋初年,金石学兴起,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古玉的收藏和考证。随着文人花鸟画的流行,玉装饰题材成为玉器的另一特色。

青玉狮5.漆器

①东吴漆器

魏晋南北朝时,漆器业急剧衰败。这与当时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受到瓷器业兴起的打击。1984年,安徽马鞍山市出土了一批东吴漆器,其中一件一色漆凭几,器表处理相当考究;另一件锥刻戗金黑漆盒盖,在稠密的云气纹中添加了人物和珍禽异兽图盘;还有一件黑、红、黄三色相间的犀皮耳杯。此墓中还出土了一批反映社会风情和历史故事的彩绘漆画精品,如“宫闱宴乐图盘”、“季札挂剑图盘”、“童子对棍图盘”等,图案设计精美,生活气息浓厚,写生手法不凡,增强了油彩的运用。这批珍贵的漆器弥补了该阶段漆器工艺发展的缺环。

在西晋至南北朝的300余年中,随着佛教的流行,出现了使用夹纻法制作的佛像及用氧化铅调油作画的密陀绘技法。

②繁荣的唐代漆器

漆器的主要品种在唐代已基本齐备,特别是实用漆器已十分发达。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出现了雕漆,它标志着中国漆器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漆器首次出现了用刀进行雕刻的手段,漆层也突破了装饰的功用,突破了历来的平髹、勾填、彩绘、镶嵌的范围,开始迈进浮雕艺术的领域,并很快形成了一支独立的门类,走向了繁荣。此外,能反映唐代髹饰工艺水平的还有堆漆、金银平脱、螺钿等。

堆漆即使用稠漆堆塑形成凸起的花纹。这一技法始于西汉,至唐已发展成为一种风格。金银平脱是唐代漆器中最豪华富丽,而且又最盛行的一种技法。唐代花纹镂刻极为精美,成为当时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另外,平脱和金属器的发展兴盛互为依托。五代时,平脱仍盛行不衰,宋代以后迅速衰落。

螺钿在唐代十分流行。它也属于平脱,但使用的原料是裁割出图像的贝壳,其上再施线雕,然后在漆面上拼镶出图案花纹。唐代风行螺钿铜镜,如洛阳出土的人物花鸟螺钿铜镜,用贝壳拼贴出人物仕女、珍禽瑞兽和山石树木,整个构图恬静祥和,一派盛唐气象。

③风格突变的宋代漆器

宋代漆器的风格发生了突变,流行一色漆,颜色以黑为贵,其次有紫、朱等色。一色漆,即通体只用一色,质朴无纹,故又名“无纹漆器”。正因为没有纹饰,往往以形取胜,宋代一色漆的造型与瓷器相似。一色漆的胎骨使用了圈叠法,这是从薄片屈木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工艺,是漆器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革新,优点是不易变形。

螺钿为宋代漆器的重要品种之一。螺钿有厚薄之分,由此形成两大类。自五代宋初上溯至西周均系厚螺钿,宋代苏州瑞光寺黑漆经函是宋初厚螺钿的代表作。薄螺钿始于北宋,已具有很高水平。宋代继承前代的堆漆传统,如浙江瑞安慧光塔北宋识文经函的外函用漆灰堆出佛像、神兽、飞鸟、花卉,并嵌以小粒珍珠。花纹外的漆地用金色绘出飞天、花鸟等图案。

宋代雕漆仅有两件可信实物,即“醉翁亭剔黑盘”和“婴戏图剔黑盘”,均藏于日本。剔犀漆器在南宋墓中亦有发现,是用两三种色漆在胎骨上有规律地轮流涂刷,待积累到一定厚度时再用刀剔刻出图案花纹,这时在刀口断面上便会显露出层层不同的色彩,达到一种奇妙的效果。

6.金银器

①金银器的繁荣时期

唐代是中国金银器生产的繁荣时期,这在器皿制造上尤为突出。唐代设立“金银作坊院”,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集中到一块,使他们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唐代中外交往频繁,具有悠久传统的中亚、西亚金银器也对中国金银器物的制造产生了影响。因此,唐代金银器的制造技术发展迅速。

唐代金银器大量采用锤镍技术,还出现了切削、铆、大焊、小焊、两次焊、掐丝焊等工艺。唐代金银器种类很多,主要有碗、盘、碟、杯、壶、盒、铛、炉等。器物大量采用流线、圆弧式的造形方法,显得大方、活泼。唐代金银器的纹样繁缛,许多器物采取满地装,富丽堂皇。

唐代金银器中刻有文字,据此可将其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在早期,器物种类以碗、盘、杯、盒为主,形状不少是多棱、弯曲的,器壁较厚,纹样中的图案内容主要是歌舞、狩猎,植物纹以忍冬、葡萄为主,动物纹以飞狮、天马、独角兽、犀牛为主。在中期,总体而言,器物变化不大,纹样中鹿、鸿雁、蜂蝶、绶带乌更多。晚期的器物种类增加,器形多鎏金银盘高圈足外撇,呈喇叭状,花口器流行。纹样以折枝、团花为主,局部分单元布置,留出较多空白,盛行用细碎线刻出小花作边饰。唐代金银器前期体现出中亚、西亚的风格,中期完成了中国化过程,晚期进一步发展。前期的金银器制造中心在北方,晚期南方工艺迅速发展,并表现出与北方的不同风格。

②华丽精细的宋代金银器

宋代金银器制造业在技术上又有发展,其制作和使用范围已不局限于皇室和贵族。南京幕府山北宋墓出土的一批金银器中的心形金饰极为精致。它由两个椭圆形的金片合成,加以镂空、錾刻、掐丝手法,使器物玲珑剔透。江苏省溧阳小平桥出土的鎏银盘,盘内锤出瑞果图案,呈高浮雕效果。另一件乳钉纹鎏金银盏器的壁为夹层,外壁饰乳钉,类似青铜器。

宋代的金银器除了装饰品、生活用品之外,较多的还有银塔、舍利瓶、佛像、佛教寺院用品。

辽代的金银器皿多仿造唐代器物,但也有银鸡冠壶、金银面具等具有民族特点的器物。辽代的金银装饰品很发达,辽宁省朝阳辽墓出土的鎏银片带由数万件方形银片组成,每片以缠枝纹为地,组成了高浮雕的童子游乐图。赤峰辽墓还出土了精美的银鎏马具。西北的夏王朝的金银器工艺与两宋有密切关系,但器皿制造得较为粗糙。

7.宋观赏性刺绣发展成熟

宋朝的印染技术以蜡缬、夹缬及绞缬三种技术为主,并且兴起了多色染缬。后来又创出浆水缬和药斑布,印染工艺达到更高水平。刺绣工艺也有长足进步,唐出现了刺绣佛经,宋代的刺绣技艺更加高超。

宋代刺绣分两类:一类是仿绣书画,以供观赏用;一类是实用性刺绣,用于衣服装饰。前者作为观赏性的刺绣已臻于成熟,内容由唐时多绣装饰性绘画转向仿摹名家书画,风格注重写实,以追摹原作的笔墨线条、色彩浓淡和风采气韵为能事。

刺绣工艺以绣线丝理表现物象,除画面景象外,绣工更具美感。如传世宋绣《瑶台跨鹤图》,运用多种针法以表现不同的内容:衣服和山石用擞和针,竹叶用齐针,飘带和鹤用缠针,云彩和房屋局部轮廓及衣着局部加盘金及钉金,地板用编针,又借色绣来表现景物层次,地都染成浅棕色,天空部分加染蓝灰色。像这样灵活的技法在宋代以前是见不到的。这些刺绣工艺技法的运用都是以增强艺术效果为目的的。

8.玻璃器高度发达

在宋、辽、金时代,我国的玻璃烧造业已相当发达。玻璃器皿的广泛使用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也带来了独特的装饰作用。

这一时期玻璃烧造业的发达,首先表现为烧造地区分布广泛,其次表现为玻璃器皿的种类比较多,主要有玻璃瓶、玻璃葫芦瓶、玻璃葡萄、玻璃花瓣口杯等。

这一时期的玻璃制造业还未受到阿拉伯工艺的影响,所制玻璃多属高铅玻璃,主要由铅、硝、石膏混合烧制而成。如定县塔基出土的玻璃葫芦,含铅量高达70.04%。这种玻璃的特点是“色甚光鲜,质则轻脆”,所以多用于装饰陈设。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