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牛角蕉(香蕉有哪些品种?)

发布时间:2024-03-30 07:49:34 游览:70 次

1、仙人蕉:

-211

仙人蕉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实。由台湾北蕉变异而来,中国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也均有栽培,以台湾、广东、海南最多。甘蕉果形短而稍圆,粉蕉果形小而微弯。其果肉香甜,除供生食、制作多种加工品外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2、千层蕉:

原产地为马来西亚,植株与一般香蕉无大分别,但果房由细小果指组成,可持续生长成长型果穗为其特徵。不宜食用,作观赏用。

-197

3、红皮香蕉:

红皮蕉的产量极低,一般几十车的帝王蕉里才能出一箱红皮香蕉,而且价格高,但丝毫没有阻止它的受关注度,尤其香蕉外表的红色,更是有种喜气的意味。

4、芭蕉:

-181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琉球群岛,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植株高2.5-4米。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 厘米。

5、牛角蕉:

牛角蕉是芭蕉属下的一个种类,因为长相似牛角,而得名。它是上世纪50至60年代兴隆华侨农场和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从印届引入的品种。牛角蕉喜湿热气候,在土层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长旺盛。

6、小米蕉:

小米蕉是海南的热带水果之一。主要分于陵水、三亚、乐东、文昌、琼海、万宁、澄迈、临高等。小米蕉果肉芳香,蕉皮有青绿色和鹅**的, 剥掉蕉皮,肉质呈鹅**,香甜可口,芬芳扑鼻。著名的品种有高把蕉、矮把蕉、油蕉、西贡蕉、粉蕉、芽蕉、蛋蕉等。

怎样挑选自然成熟的香蕉 香蕉中间有黑心能吃吗

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大型常绿果品植物草本。又名芭蕉、牙蕉。学名Musa spp.。

香蕉种类繁多,大多数是原始野生种尖苞蕉(Mu-sa acuminata Colla)和长梗蕉(Musa balbisiana Colla)的后代(以A代表尖苞蕉;B代表长梗蕉的染色体组)。香蕉(AAA)是尖苞蕉演化而成的三倍体;大蕉(ABB)、粉蕉(AAB)则是二种野生蕉杂种后代三倍体。栽培蕉多数为三倍体,其形态性状虽有差异,通常都称为香蕉类。

起源与分布

野生的尖苞蕉原产于以马来西亚为中心的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南部),在远古年代已有可食的果实。当它向周围扩散繁殖后又与野生的长梗蕉自然杂交,这个杂交种及其长期演化形成的三倍体最早在印度发现,公元前5~前6世纪梵文的叙事诗中就有记载。中国关于香蕉记载则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三辅黄图》,及后《南裔异物志》(公元63~83年)、晋《广志》等均有描述。据《齐民要术》(544年)所录,在6世纪以前中国栽培香蕉已相当广泛。

香蕉在5世纪由印度尼西亚经马尔加什传至东非,最先种植于赞比亚河沿岸,后在大湖泊区繁殖,逐渐移植到非洲中部和西部。据记载1405年葡萄牙人先把香蕉引入西非的加那利群岛,然后由此传入中美洲;美洲在哥伦布到达前并无香蕉,有资料称1516年首次把香蕉引到加勒比海的海地。由新几内亚传到澳大利亚也在16世纪。

大蕉和粉蕉及其变种煮食蕉(Pantain)均出自印度。公元5~6世纪期间陆续传至非洲,一经阿拉伯国家传至北非;另一由马尔加什进入东非和中非。因其较香蕉容易栽培,含淀粉多,逐渐成为该地区主粮。18世纪才在南美洲种植。

香蕉、大蕉分布在30°N~30°S以内地区,遍及104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香蕉总产量达到4191.3万吨,仅次于葡萄、柑橘,居第三位,如加上作为粮食的烹煮大蕉2397.1万吨,还超过柑橘。香蕉主产国有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厄瓜多尔、泰国、墨西哥、哥伦比亚、洪都拉斯等。烹煮蕉主产国有乌干达、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卢旺达、扎伊尔、加纳等国;叙利亚、秘鲁、多米尼加、科特迪瓦等国年产也在50万吨以上。

中国香蕉、大蕉主要产区在广东、台湾、广西、福建、云南、四川诸省(自治区),1988年产量达182.96万吨。以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鉴江平原和台湾中南部为主产区,广东以内销为主;台湾的香蕉在80年代初居农产品的第一位,主要是出口。

特征与特性

植株高1.5~4米,具有多年生粗大球状地下茎,其上着生由叶鞘紧裹而形成的地上部假茎。新叶由假茎中心抽出后在顶部展开。当花芽形成花序时,花轴向上伸长在假茎顶端抽出。香蕉地上部在开花结实后,逐渐枯萎,由地下茎抽出的吸芽延续后代。

香蕉无主根,从地下球茎抽出细长肉质不定根,常为2~4条一组并生。从球茎上部抽出的水平根多分布在10~30厘米深的地表层。球茎底部生根不多,垂直向下生长,可深达1~1.5米。新根白色,老根淡**,质脆易断,分生的幼根密生根毛。新根呼吸旺盛,吸肥能力强。亚热带冬季较寒冷,根系一般处于相对休眠状态。球茎顶部生长点不断分生叶片,在抽生20~24片大叶后,花芽即开始分化形成花序;球茎又是芽眼及吸芽着生的地方,也是整株营养贮存中心。假茎由多层覆瓦状的叶鞘紧包而成,起支撑和输导作用。叶长而阔,一般长75~130厘米,宽30~50厘米,螺旋式互生排列,叶刚抽出时左右半片互相包卷成筒形,当整片伸出假茎后,自上而下张开,叶鞘在接近叶基部分逐渐收缩为叶柄。吸芽生于球茎四周。一般用吸芽繁殖至开花结实需11~13个月。假茎顶部抽生无限佛熖花序。其下部为雌花,中部为中性花,上部为雄花。各花都具有1个管状被瓣,1个游离被瓣,一组由5枚雄蕊或退化雄蕊所组成的雄器,和1个3室子房和柱头。所不同在雌花的子房占全花长的2/3;雄花子房较花被短,花粉多退化;中性花雄蕊不发育,子房长度占全花1/2。花轴分为若干段,每段着生小花10~20余朵,分2层排列,外有1片叶状花苞保护,称为一梳。花段在花轴上作螺旋状排列。果实为浆果,栽培种是单性结实,无种子。大蕉、粉蕉偶尔有黑色硬质种子。

香蕉整个生长期生长温度要求在15~35℃,每月平均降水量不少于100毫米,忌积水。世界主要香蕉产区年平均温度均在21℃以上,降水量多在1500~2500毫米。亚热带种植区如遇2.5℃以下低温,再连续阴雨,假茎即开始腐烂,严重时导致死亡。遇一般霜雪叶片也现枯萎。大蕉、粉蕉抗逆性较强,能耐-3℃低温,也较耐旱。香蕉、大蕉需充足的光照;但烈日会诱致果实日灼病,宜适当密植以自荫。园土要求疏松肥沃,pH4.5~7.5都适宜,而以pH6.0以上为最适;种植在pH5.5以下的酸性土易罹凋萎病。营养条件对产量关系密切,花芽分化前营养充足,雌花显著增加,果梳数量和果实大小相应增长明显。

类型品种

根据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结合西蒙兹(Novman Willison Simmonds)分类系统,可分为香蕉、大蕉、粉蕉3大类。

香蕉

植株粗壮开张,假茎黄绿色带有紫褐斑点。叶长而阔先端钝,柄短有叶翼;幼叶常带有紫斑。小果弯曲,成熟后棱角小横切面近圆形,果肉黄白清甜香味浓;皮薄,外果皮与中果皮不易分离。无种子。是栽培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类(图1)。

图1中国香蕉栽培品种颇多。以中国矮脚蕉的变种香牙蕉类为主。分高、中、矮3个类型。

高型蕉主要有:①大种高把。植株粗长,株高250~300厘米,干周85厘米以上。叶距疏,叶柄长,叶长稍直立,有强大根群。果穗长,果实大。耐肥、耐旱、耐湿、抗寒力也较强,唯易受风害。果轴花序梗粗大。一般情况下较高产。为中国南部较为普遍的栽培种。②齐尾。也称中脚顿地雷。株高约300厘米,干周65厘米左右,下粗上细。叶厚而窄长,直立密集成束。果穗果段虽稍短,但果数较多,在肥水充足时,能获高产。但抗寒、抗风、抗病力都较弱。是广东西部重要栽培品种。③高脚顿地雷。株高300~400厘米,干周70~80厘米。叶片开张稍下垂,叶柄细长,叶鞘距疏。果穗长且宽,以单果长且肥大而闻名。种植时要求高温,肥水充足。抗病抗风力较弱。④北蕉。株高250~350厘米,干周70~80厘米。果有棱角,品质佳,但易患束顶病。是台湾主栽品种。其变种仙人蕉,对束顶病抗性较强,叶片较长而宽,但质量比不上北蕉。以上高型或次高型香蕉,产量高、栽培最普遍。

中型蕉有:①大种矮把。株高200~250厘米,干周75~85厘米。叶片较短而宽,叶柄短,鞘距密。果轴粗短,品质颇佳,能抗风耐寒,产量不及高把。②油蕉。植株类似矮把,粗壮坚实。鞘带褐斑,叶柄叶脉常带淡红。果皮深绿,厚而带腊质。抗逆性较强。③矮脚顿地雷。株高230~250厘米,干周65厘米左右,长势粗壮。叶柄较短,果梳密。果大品质佳,抗逆性也强。新发展蕉区,这类蕉较多。

矮型蕉有:①天宝蕉。株高160~180厘米。叶柄粗短,叶片长椭圆形。果香甜。抗风但不耐寒,产量一般。②矮香蕉。广东东部和西部都有不同品系,以潮安矮蕉最为闻名。株高150~170厘米。叶柄短,果稍小。品质优良,抗逆性特强。此外尚有广西的那龙蕉,云南的河口蕉,均属矮型。矮型蕉适应性强,抗风,品质尤佳,山地种蕉多采用。

世界香蕉产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大蜜啥(Gros Michel)为主要栽培种,后因该品种易感染巴拿马病与叶斑病,现已逐渐为矮香蕉(Dwarf Daven-dish)所代替;中美洲产区栽种伐来利(Valery)较多。世界香蕉的栽培种约有300个,约有一半是体细胞突变而来的变种。香芽蕉就是中国矮脚蕉的变种,夏威夷称之为华蕉。

图2大蕉(AAB)植株高而壮实,不大开张,假茎绿色。叶深绿先端尖,基部近心脏形,叶背叶鞘常被有白粉,无叶翼。小果较大而身直,棱角显著;果肉杏**而无香味,甜中有微酸;皮厚,外果皮与中果皮可分离。偶有种子。在非洲东部与中部以及印度南部和热带美洲,作为粮食用的煮食蕉多为此类(图2)。

中国栽培种主要有:①大蕉。又分高、中、矮3个类型。高脚350厘米以上,中型200~300厘米,矮型200厘米以下。品系颇多,有牛角蕉、月蕉、饭蕉等。叶大而长。花苞红褐色。果大而直,棱角明显,肉质淡黄近白色,多淀粉,风味中等,偶尔见种子。抗寒、抗风。属此类的云南的饭蕉,高可达6米。②粉大蕉。植株壮实,高330厘米左右,茎粗。叶柄黄蜡色。果肉柔软乳白色。又称牛奶蕉。③金山蕉。株高350~400厘米,茎细叶长。果实较大,果皮厚而光滑,骨肉嫩滑清甜。不耐贮运,抗逆性也较差。世界栽种最多有角蕉(Ho-rn Plantain)、法国煮食蕉(French Plantain)、皇蕉(Piseng Raja)及妹姝等,已知栽培种近100个。

粉蕉

植株较高瘦,假茎淡黄绿色有紫红斑纹。叶狭长而较薄,浅绿色先端稍尖,叶基部两边不对称,无叶翼;叶柄狭长边有红条纹延至基部,叶背、叶鞘被白粉。小果近圆形隐约仍可见有棱,果身较短,果皮**,果肉乳白色,柔软甜滑,皮薄。抗逆性较香蕉强,但不及大蕉。中国栽培种有:①粉蕉。株高350厘米左右,茎粗色淡。叶背有白粉。果甜但缺乏香味。抗逆性虽较强,但易感染花叶病。②糯米蕉。株高300~350厘米,叶柄细长。叶弯下垂,被有白粉。果甜而粘,有香味。易染巴拿马病,产量较低。③龙芽蕉。又名过山香。株高280~320厘米,茎黄绿色有褐斑。果实饱满无棱,有特殊香味。不耐贮运。属于粉蕉类一个变种。福建省种植较多。④象牙蕉。假茎高200~250厘米,茎黄绿色有褐斑。叶背中脉有红晕并被腊粉。果指较长,果肉甜带微酸,有特殊香味。四川南部栽种较多。

东非、印度及缅甸等国栽培种有棱指蕉(Bluog-goe)、阿华蕉(Pisang Awak)等多用作煮食蕉。其变种有40多种。此外尚有AA型二倍体的贡蕉、甜蕉和四倍体的泰国仙食蕉(ABBB),栽培均较少。

栽培技术要点

香蕉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均用吸芽作种苗,主要选取健壮植株的球茎所萌发的吸芽为繁殖材料,也有将球茎切块,每块留一壮实芽眼,经消毒后在苗床繁育成苗。70年代后,各香蕉生产国多采用组织培养法,主要用选种植株的茎尖、芽尖、根尖、花蕾、果把等体细胞培养出试管苗,俟长出叶片,然后移田间育成芽苗。此种育苗法,不但繁育系数上千倍增长,还可大量繁殖健康无病高产优质种苗。

在亚热带种蕉,宜选地势开阔,无冷空气积聚朝南的坡地,要求能排能灌,开园时先深耕30~45厘米。在中国南部的定植期,春栽在3月至4月,秋种在9月至10月为宜。采用宽行窄株,中矮型蕉每公顷2400~2700株,高型2000株左右。香蕉结实后植株自行枯萎,选留吸芽继代是翌年生产成败关键,需认真根据芽苗着生位置,抽生次序种类,下造的收果期来选定。继代吸芽选定后,即用锹沿母株与吸芽连接处,将多余吸芽刈除,以免消耗养分,影响母株结果。香蕉速生高产,需肥量大,对钾肥需求最多,氮、磷、钾比例一般以2∶1∶4为合适。一般在立春前施速效肥促新根萌发,在蕉叶长至12~18片时施重肥,以增加雌花比例,这是决定果梳数关键措施。施肥量大则生长快、开花早,此次施肥量要占全年60%以上。叶数25~27片时施催花肥,抽蕾后要施壮果肥。冬期再施一次肥,以保植株壮实过冬。当花序开花至中性花段或见雄花后,即用利刀将上部蕾割去(一般从现蕾到断蕾约16~20天),以减少养分消耗,如要提早收获,也可将最后一二梳果也砍掉。断蕾宜在晴天的午后进行。

香蕉抽蕾后,即要喷洒杀菌剂,防病菌侵入果实,并用塑料筒套在果轴外(下部打开),以避免病虫害侵入和碰伤。中国南部沿海蕉区常受台风侵袭,故蕉株要用杉、竹作支柱,固缚果轴。多风地区,蕉园应营造防护林带。亚热带蕉园易遇冻害,故需力避在12月至翌年2月间抽蕾,如有越冬果要用塑料袋或蕉叶和草包扎幼果。并在寒流过后,及早施肥灌溉,以促使回暖后恢复生长。

香蕉在果身较饱满,果皮绿色转淡,已有七八成熟时,即可采收,过熟不利于贮运。采收后再用人工催熟,使果肉淀粉转化为糖类。煮食蕉则收后即可烹调。香蕉采收要小心轻放,避免机械伤,以提高商品价值。

香蕉病害为害严重,中南美洲产蕉区因巴拿马病危害损失严重,不得不更易抗病品种。中国蕉区危害最大是束顶病,大蕉则易感染花叶心腐病。以上两种均为病毒性病害。主要防治方法是砍除病株,杜绝传染源。主要虫害有象鼻虫、香蕉卷叶蛾以及根线虫等,发现后要及早喷药防治。

经济价值香蕉是世界性重要水果,以其生长快,风味好,营养丰富,供应期长等特点,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据中国中央卫生研究所分析,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2克,脂肪0.6克,还含有钙、铁、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B、C、D。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制果干、果粉、果酱。茎、叶均可加工利用,因而1965~1985年世界产量增加75%以上。贸易量成倍增长。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各省产量也急剧增长,现正在对良种选育和繁育以及保鲜技术进行改进,并培育越冬春收蕉,以满足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需求。

香蕉种质资源

具有一定的遗传物质,在香蕉生产和育种上有利用价值植物的总称。芭蕉属(Musa)中供食用的主要是真蕉亚属(Eumusa)的两个种,尖苞蕉(M.acu-minata Colla)和长梗蕉(M.balbisiana Colla),它们是许多栽培种的原始种。这两个种的后裔和它们的变种或杂交种,构成了栽培种的主体,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的广阔地区。另一个是澳洲蕉亚属(Australimusa)中的澳洲蕉(M.fehi Bert.),国外称斐希蕉。这类蕉须经烹煮方可食用。只野生分布于太平洋中部狭长的群岛,极少人工栽培。

香蕉的分类和学名仍处于未统一和混乱状态。早在1500年前,中国就根据茎、叶的形态,假茎颜色,果形,花苞色泽等,把食用蕉分为香蕉、大蕉和过山香三大类型。1955年西蒙(N.W.Simmonds)等人提出了以细胞染色体的倍数及与尖苞蕉(A)和长梗蕉(B)两个原始种的亲缘关系为依据的分类方法。但在如何使用学名上仍存在分歧。

真蕉亚属的栽培种有二倍体(2n=2x=22)、三倍体(2n=3x=33)和四倍体(2n=4x=44)等不同类型。现有栽培种中约近1/3是三倍体,三倍体种的栽培面积约为二倍体种的100倍以上,成为商业性栽培的主体。全世界约有近300个品种,按它们的染色体组成,可分为7个组群:

AA群

由尖苞蕉来源的二倍体种群。存在于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东非。植株生长势中等,产量不及三倍体高,现存的品种数不多。有些品种在杂交育种中常用作父本。如马来西亚的Pisang Lillin和东非的Paka,生长旺盛,抗巴拿马枯萎病和叶斑病。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杂交育种用的父本,大多与这两个品种有关。又如中国于1973年从越南引入的越南贡蕉、又称甜蕉,果实含糖量特高,品质优良,但产量低,抗寒力极弱,易感染花叶病。

AB群

为尖苞蕉和长梗蕉的杂种二倍体种群。起源于印度南部。现仅知有Ney Poovan一种。树身细弱,生长弱,果实味甜带酸。

AAA群

品种最多,分布范围广,栽培面积最大的三倍体种群,是世界商业栽培的主体。其中大蜜啥(Gros Michel)系原产东南亚、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变异多。植株高大,生长旺盛,果穗大,果指长而排列整齐。成熟时皮色金黄。一度是世界贸易上最重要的品种。最大缺点是极易感染巴拿马枯萎病。在中南美香蕉主产国已逐步被淘汰或者只限于在新垦区栽种。变异系中主要有Highgata、Cocos、Pisang Ambon、Bluefields)等。其中只有香牙蕉系(Gavendish group),原产中国。植株较矮壮,抗风力强,能适应多样气候条件,不仅是亚热带广大地区的基本栽培品种,更由于对巴拿马枯萎病有高度抗性,在中南美生产香蕉国也逐渐取代大蜜啥,而成为主要栽培品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变异型很多。属于矮型的在中国有矮香蕉、天宝矮蕉;属于中型的有大种矮把、矮把油蕉等,国外有Valery、Petite Naine、Serendah;属于高型的在中国有大种高把、齐尾眉、仙人蕉、北蕉,国外有Lacatan、Robusta、Poyo、Williams、Grande Naine等。本群中还有红蕉和绿蕉类,多供庭院观赏为主。树身较高,抗风力弱,果穗较小,品种有Red、Green Red等。

AAB群

多数品种起源于印度的三倍体种群,那里还有其体细胞变异系。菲律宾是它的次生起源中心。本群包括煮食蕉和印度最主要的香蕉品种有Pis-ang Raga、Kelat、Pone、Maia Maoli、Mysore、Silk等。

ABB群

起源于印度东北部、菲律宾、印度支那一带的三倍体种群。包括煮食蕉在内,品种很多。植株生长壮健,耐旱,抗风,适应性较强,果实富含淀粉。多分布在较干旱和需要淀粉香蕉作主食的地区,如印度东北部,东非沿岸和隆摩亚群岛等地。中国有高脚大蕉、矮脚大蕉,国外有Bluggoe、Awak、Mon-than等。

AAAA群

现在仅有少数品种的四倍体种群,都是通过杂交育成的,多由于果穗小,斜生,果指短等缺点,虽经试种都不受市场欢迎。

ABBB群

目前仅知有Klue Teparod一种,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自然四倍体。分布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地,植株较粗壮,抗病性强。果实粗大灰色,未熟时果肉有海绵状纤维,有异味,一般经煮熟后加糖,制成蜜饯。

中国的香蕉野生资源分布广、数量多。北自广东乐昌、广西阳朔,南至海南省黎母岭,西至云南孟连,东至福建梅山的范围内都有成片或零星的野蕉林。垂直分布以海拔300~600米地带为主。600米以上呈零星分布;300米以下由于人畜践踏破坏,成片的也不多。野生资源虽极丰富,系统的调查研究还不够。已知的材料中属于AB型的有①海南营根野生蕉。又可分为黄皮野生蕉和红皮野生蕉两类。每果有近百粒种子,无食用价值。当地主要利用其假茎作饲料。抗寒和抗病性较强,对土壤的适应性也强。②集大坑山野生蕉。植株高矮不齐,果实作四行排列整齐,种子发育良好;果肉薄,味苦涩,无食用价值。性喜阴湿,较耐水涝。耐寒、抗病性强。属于AB型的还有乐昌野生蕉,分布于广州郊区、湛江市郊及兴宁等地。雌花开花时,需经授粉子房方能继续发育,否则不能结成果实和种子。乐昌野生蕉极耐寒,耐瘠薄土壤,抗病性强。

长期采用无性繁殖的香蕉,对充分利用体细胞变异进行新品种培育有特别重要意义。这类变异几乎涉及所有性状。现有的300多个栽培品种中,约有一半是由体细胞突变而来的。中国主要栽培品种中,大种高把香牙蕉、大种矮把香牙蕉、油蕉、仙人蕉等,国外大蜜啥(Gros Michel)的一些变异系,以及在中南美日益发展的Lacatan、Valery都是从体细胞变异选育出的。

香蕉的杂交育种以牙买加进行得最早。1902年已开始,但因缺乏连贯性,成效不大。以后各地都有进行杂交育种试验,半个世纪的杂交育种研究表明,所能利用的材料仅限于尖苞蕉。长梗蕉及种间杂交所获得的后代都难以利用。从已有的结果看,多以大蜜啥(Gros Michel)及其变异系为母本,以野生的能结籽且抗病的尖苞蕉品种为父本,杂交后代的果实都可食用,对巴拿马枯萎病和叶斑病也有一定的抗性,但往往继承了父本的果穗细、果指短的缺点,不符合商业性生产要求。采用二倍体的品种或合成父本作父本进行杂交,所得到的大部分后代仍表现为果穗小、果指短、斜生等缺陷而被淘汰。香蕉杂交育种难度较大,首先要寻求理想的父本或先要进行父本育种。中国广东省果树研究所建立了国家香蕉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香蕉种质资源170份。

1 怎样挑选自然成熟的香蕉 颜色

有的香蕉皮外面有绿色的部分,还有一些**的部分。也就是黄绿交接的颜色,这种的香蕉里面一定是很生的了。建议大家挑选香蕉皮全部都是黄颜色的,这种的果皮代表熟透了。

软硬

香蕉因为果皮很厚所以摸起来都是硬邦邦的感觉。如果太硬的话,估计里面会是硬芯的了。建议大家挑选稍硬些的,但绝不是石头那种硬度的香蕉。

分量

一般的生香蕉因为没有熟透,所以会很沉。大家在挑选的时候避开那种非常沉的香蕉。感觉有点分量,不是那么太硬的就可以了。

果皮

通过果皮的颜色,光滑面可以判断出香蕉的新鲜度。一般时间久的香蕉,因为植物生长的规律,颜色会越来越深,变成暗**。长久的储存还会让香蕉表面长出一些斑点来,大家挑选的时候,挑选表面光滑没有斑点,颜色不太深的就可以了。

大小

香蕉如果是很大串的,估计里面没有什么味道了,营养全奔个头上去了。建议大家挑选中等大小的香蕉,这种的香蕉味比较浓,还会很甜口。

2 香蕉中间有黑心能吃吗

如果是只有一条很细小的黑心是可以正常食用的,这是因为结出的香蕉没有了种子,而仅有的一点就退化成一排排褐色的小点,附在果肉中心,形成香蕉肉中那一条黑芯。

但是,如果拨开香蕉发现中间的果肉心发黑的话最好不要食用,发黑的部位主要是存放的时间过长导致局部霉变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吃了以后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

3 香蕉有哪些品种 红皮香蕉

红皮蕉的产量极低,一般几十车的帝王蕉里才能出一箱红皮香蕉,而且价格高,但丝毫没有阻止它的受关注度,尤其香蕉外表的红色,更是有种喜气的意味。

芭蕉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琉球群岛,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植株高2.5-4米。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厘米。

仙人蕉

仙人蕉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实。由台湾北蕉变异而来,中国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也均有栽培,以台湾、广东、海南最多。甘蕉果形短而稍圆,粉蕉果形小而微弯。其果肉香甜,除供生食、制作多种加工品外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牛角蕉

牛角蕉是芭蕉属下的一个种类,因为长相似牛角,而得名。它是上世纪50至60年代兴隆华侨农场和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从印届引入的品种。牛角蕉喜湿热气候,在土层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长旺盛。

小米蕉

小米蕉是海南的热带水果之一。主要分于陵水、三亚、乐东、文昌、琼海、万宁、澄迈、临高等。小米蕉果肉芳香,蕉皮有青绿色和鹅**的,剥掉蕉皮,肉质呈鹅**,香甜可口,芬芳扑鼻。著名的品种有高把蕉、矮把蕉、油蕉、西贡蕉、粉蕉、芽蕉、蛋蕉等。

千层蕉

原产地为马来西亚,植株与一般香蕉无大分别,但果房由细小果指组成,可持续生长成长型果穗为其特徵。不宜食用,作观赏用。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