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甲马新能源(沉积建造、沉积盆地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4-04-22 14:32:58 游览:74 次

一、区域地层与沉积建造

冈底斯及南北邻区地层出露较齐全,各地层区各时代地层总体发育稳定型、活动型和过渡型3种不同类型的沉积,形成了有序和无序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层组构。元古界普遍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构成区内的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古生界主要表现为被动边缘沉积特征,总体具有以陆表海为主的沉积面貌,发育相对稳定的一套碳酸盐岩建造、陆源碎屑岩建造和二者的混积建造,除个别地层区外,火山岩建造不发育。此期尚具两大特点,其一是在下奥陶统沉积时期,在永珠-嘉黎蛇绿岩带与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之间,出现了我国北方海域独具特色的珠角石动物群,反映了此时海域与我国北方海域连通。其二是石炭-二叠纪时期,冈底斯构造带及其以南地区受到冈瓦纳寒冷气候的影响,发育了具典型冈瓦纳沉积特色的冰碛杂砾岩和具浮冰落石的含砾砂、板岩建造,并伴以冷水动物群和舌羊齿植物群的出现到中生代冈底斯及相邻区域进入特提斯活动大陆边缘沉积时期,地壳活动性逐渐增强,古地理面貌出现了差异性变化,沉积环境相应变得复杂,沉积建造多样,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的发育成为这一时期引人注目的亮丽“景观”,并成为许多矿产的矿源层。始新世末,海水全面退出,本区全面隆升,发育了山前磨拉石建造和河、湖沉积的砾、砂、泥质岩建造或松散堆积,在适当的环境内为盐类矿产和贵金属砂矿提供了富集场所。

-48

根据区域地层的地层发育的总体面貌及分布特征、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岩性组合及厚度变化、古生物、古生态等特征,将本区地层划分为喜马拉雅-冈底斯和羌塘-三江两个地层大区,5个地层区,其中包括3个有序地层区和2个无序地层区,并进一步划分为15个地层分区(表1-2)。

表1-2 冈底斯成矿带地层分区

-71

在雅鲁藏布江、班公湖-怒江等碰撞结合带中,除蛇绿混杂岩外,还发育系列无序的地层。其中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的晚三叠世朗杰学群和修康群总体为一套以次深海-深海环境沉积的砂泥质浊积岩系为基质的砂泥质混杂岩,外来岩块有二叠系灰岩、硅质岩、玄武岩、砂岩等。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木嘎岗日群为一套含大量外来岩块和以复理石为基质的沉积和构造混杂岩,外来岩块的成分复杂,有变砂岩、结晶灰岩、变火山岩、硅质岩等,基质的时代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

二、主要沉积盆地类型

-58

冈底斯成矿带及南北邻区(带)从元古宇到新生界发育齐全,包括了深海盆地、斜坡、陆棚、台地、滨海、湖、三角洲、河湖等不同的沉积环境和多种沉积相类型。海相沉积之广泛,延续时间之长久,在我国实属罕见。

冈底斯构造带内的冈底斯陆块作为“西藏群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质构造演化与冈瓦纳大陆的地质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现有资料已表明,石炭-二叠纪时期,冈底斯构造带已逐步转化为印度大陆北缘的活动大陆边缘,并在念青唐古拉一带出现一系列由拉张作用形成的裂陷盆地。表现为石炭系来姑组浅海一次深海过渡型碎屑复理石建造和少量中基性火山岩建造,以及二叠系洛巴堆组、蒙拉组的裂陷台地和陆棚环境沉积的碳酸盐岩建造,局部夹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沉积组合;羌塘地区受古特提斯洋壳俯冲的影响,在开心岭一带形成了一条长达数百千米的陆缘火山弧带,晚二叠世发育的热觉茶卡组和乌丽群以碳酸盐岩、含煤碎屑岩建造为特征,代表了浅海—滨岸沼泽环境。

冈底斯构造带在中生代时期表现为特提斯多岛-弧盆系统。三叠纪—侏罗纪北界的班公湖-怒江洋盆主体向南俯冲消减,白垩纪时期作为南界的雅鲁藏布江洋盆向北侧冈底斯陆块俯冲消减,形成相向俯冲的构造格局,对该带的古构造和沉积盆地演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导致在各次级岛弧带、弧间盆地中发育了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建造组合并在带内自北而南形成两隆起、三坳陷的古地理格局,即申扎隆起区北侧的北坳陷,申扎隆起与仁雄隆起之间的中坳陷和仁堆隆起以南的南坳陷,发育了以白垩纪滨浅海沉积为特征的火山-沉积建造组合和古近系以陆相河湖碎屑岩沉积、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为特征的火山-沉积建造组合。与此同时,在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北侧,最终形成了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和日喀则弧前盆地,在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侧的喜马拉雅浅海陆棚带,从早白垩世开始转化为定日-江孜前陆盆地,上叠在冈瓦纳北侧被动边缘盆地(北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之上,发育了沉积厚度巨大的深海-半深海硅泥复理石、砂泥复理石和滑塌角砾岩。白垩纪末,随着印度—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带的碰撞,新特提斯洋消亡,雅鲁藏布江弧后洋盆转化为残余海盆地,到始新世末残余海水从雅鲁藏布江西侧全部退出,研究区结束海相沉积,全区隆升进入陆相沉积阶段。

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系统是地壳表层的两个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单元,造山带向沉积盆地提供大量的沉积物质,并控制了沉积盆地的演化,而沉积盆地则通过沉积物的充填较为完整地记录了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深入研究沉积盆地,有助于解决相邻造山带的结构与造山作用过程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些重大难题。把沉积盆地和造山带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分析盆山转换和造山带对沉积盆地的控制过程,是认识地球内部动力学系统和地球形成演化的重要途径和窗口,并已成为当今地学领域的热点(许效松等,1996,1997)。

刘宝珺等(1985)把沉积盆地定义为地球表面上相对于海平面的一种坳陷或洼地。冈底斯成矿带沉积盆地的发育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特提斯多岛弧-盆系统的演化有着直接的联系,经后期的多岛弧碰撞造山作用,古代的沉积盆地已成为研究区青藏高原巨型碰撞造山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考虑盆地相对于板块构造所处的构造部位、盆地充填物的特征、盆地基底的性质等基本因素的同时,还将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和盆地与相邻造山带的关系,盆地形成与地球动力学背景联系起来。冈底斯构造带可大致划分出11种主要沉积盆地类型(表1-3)。

表1-3 冈底斯构造带沉积盆地类型划分

1.大洋盆地、弧后洋盆与洋岛

在特提斯演化过程中只发育一个特提斯主大洋盆地的思想,目前已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黄汲清等,1987;潘桂棠等,1997;许靖华等,1994)。班公湖-怒江蛇绿岩混杂带就可能代表了位于冈瓦纳大陆和古华夏陆块群之间这一主特提斯大洋盆地的洋壳向南俯冲闭合后形成的分隔冈瓦纳大陆和古华夏大陆的主缝合带(AnZ—K)。由于该特提斯大洋洋壳在后期的洋-陆转换过程中因洋壳的俯冲作用而绝大部分插入地壳深部,因而目前保存于造山带的蛇绿混杂岩中难见真正的大洋残片。

弧后洋盆是经历过洋壳的形成和发育阶段的弧后盆地,相对于大洋盆地而言,弧后洋盆除洋盆的规模较小、洋壳发育不完全等特征外,盆地中还充填有大量具陆壳特征的斜坡相浊积岩系和深海硅泥质沉积。冈底斯构造带内发育的弧后小洋盆主要有纳木错-九子拉弧后洋盆和雅鲁藏布江弧后洋盆。

洋岛是指发育于大洋盆地或弧后小洋盆中的火山岛链。洋岛上以发育典型的洋岛型碱性玄武岩(如夏威夷群岛)或岛弧型火山岩(如印度尼西亚群岛)为特征。前人在班戈县罗布中地区发现的大洋岛玄武岩,其岩性组合与洋脊拉斑玄武岩或岛弧钙碱性玄武岩有明显的区别,表现为玄武岩具碱性玄武岩的高K、高T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中呈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向右陡倾型等特征(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93)。

2.弧后盆地

弧后盆地是指位于火山岛弧的后缘,经弧后扩张作用而形成的大型沉积盆地。冈底斯成矿带最主要的弧后盆地为那曲弧后盆地。该盆地呈东西向展布于冈底斯构造带的北部,为一大型深水弧后盆地,东部较宽,在那曲以西逐渐变窄。整个弧后盆地在空间上为一复合盆地系,并可进一步划分成若干次级盆地,其中在局部地段可以有洋壳出露。藏北湖区蓬错—依拉山一带具面型分布的蛇绿混杂岩带的形成可能就与这一大型深水弧后盆地经进一步扩张所形成的若干弧后盆地在汇聚碰撞机制下发生消亡的地质过程有关。那曲弧后盆地中充填的地层主要为中上三叠统、中上侏罗统,并有少量的白垩系和古近-新近系,厚度达10000m以上。到晚侏罗世后期,那曲弧后盆地发生明显的萎缩,早白垩世多尼组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代表了该弧后盆地萎缩后期的残留海盆地阶段的沉积。

3.裂谷盆地

裂谷是伸展背景下在陆壳下形成的一种呈线性展布、延伸较长、切割较深的较典型的伸展盆地。李光明(2002)在念青唐古拉带的纳龙一带识别出的晚古生代具裂谷特征的沉积和火山岩组合是其代表。

纳龙裂谷盆地中发育一套较为典型的晚古生代裂谷沉积组合,下部为一套粗碎屑岩组合,由紫红色杂砾岩及灰色砂泥岩组成,砾岩呈厚-巨厚层状,砾石呈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砾径多在1~10cm 之间,砂泥质胶结,砾石成分以灰岩为主,有少量的砂岩、脉石英、变质岩等。沉积环境主体属冲积扇—河流相。中部为一套巨厚层的膏盐沉积,石膏以微晶纤维状石膏为主,发育不清晰的层纹状构造,总体呈断块状产于裂谷带中,在石膏层中有大量呈近南北向延伸的辉长-辉绿岩墙群贯入,上部为一套厚度巨大的深水细屑浊流沉积,发育较为典型的浊流沉积鲍马序列Tcde、Tde、Tade等,属水体迅速加深过程中的深水远源细屑浊积岩。此外,在纳龙裂谷沉积组合中还存在一套与杂砾岩相伴生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分布于九子拉一带,火山岩具浅—中等变质,流纹岩变为钠长石英片岩,基性火山岩变质成为绿泥石片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岛弧型火山岩的特征相类似,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4.孤立碳酸盐台地

孤立碳酸盐台地是指在大洋盆地或弧后盆地中大量发育的大小不一、以陆壳变质岩为基底或洋壳为基底的碳酸盐台地,其显著特征是台地上发育浅水台地相(部分地区还出现滩礁相)碳酸盐岩(Pigram C J,1989),台地四周均发育深水盆地或斜坡相浊流沉积。在后期洋盆或弧后盆地闭合的过程中,孤立碳酸盐台地常形成大小不一的碳酸盐岩块体,夹于结合带的混杂岩基质中,构成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戈县桂牙—东恰错—那曲县依拉山一带发育有大量由孤立碳酸盐台地形成的岩块。这些块体大小不一,呈岩片状产于混杂岩中,个别地方还有珊瑚礁的发育。在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亦见有大量的浅水灰岩岩块,呈剪切岩片夹于结合带的蛇绿混杂岩中。

5.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

岛弧是洋-陆转换的重要标志。冈底斯构造带的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主要为发育于冈底斯成矿带北部的班戈-嘉黎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和构造带南部的南冈底斯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班戈-嘉黎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中岛弧型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火山碎屑岩等,呈厚度不大的夹层产于具复理石特征的砂岩和泥岩中,喷发环境有浅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多种环境;南冈底斯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中的沉积以叶巴组和桑日群为代表。其中的岛弧型火山岩组合要比前者强烈得多,常形成厚度巨大的火山岩系,喷发环境以浅海相为主,次有陆相、次深海相等多种环境。

(1)弧间盆地

弧间盆地是岛弧型火山-沉积盆地中经局部的伸展作用所形成的次级盆地。冈底斯成矿带最主要的弧间盆地是冈底斯构造带南部的拉萨-日多盆地。该盆地以中侏罗统却桑温泉组碎屑岩和叶巴组岛弧型中基性火山岩组合为基底。其上发育较为连续齐全,少见火山岩夹层的中上侏罗统—白垩系。中侏罗统却桑温泉组以不整合发育于中侏罗世叶巴岛弧基底之上,代表弧间盆地形成阶段最早期的沉积,为一套粗碎屑陆相—滨海相沉积物;上侏罗统多底沟组是盆地内最大成盆阶段的沉积,由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夹少量碎屑岩组成,局部见海绵礁灰岩、珊瑚礁灰岩和硅质岩组合。其上的白垩系林布宗组—设兴组发育多次的海进-海退沉积序列,主体由一套潮坪、潟湖相—海陆交互相的复陆屑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成,局部夹煤线和岛弧型火山岩夹层。到白垩纪末,该弧间盆地消亡,上白垩—古近系林子宗群下部可能具陆缘弧特征的火山岩系和陆相粗碎屑岩不整合在设兴组含膏盐的红层之上,代表该弧间盆地闭合后的碰撞期火山磨拉石堆积。

(2)弧前盆地

弧前盆地是指位于海沟斜坡折带与火山岩浆弧之间的坳陷地带,通常具有地形起伏大、岩相变化大的特点。冈底斯构造带最主要的弧前盆地为南缘的桑日弧前盆地和日喀则弧前盆地。桑日群中广泛发育的斜坡相滑塌角砾岩、深水浊流沉积与岛弧型火山岩(1:20万拉萨幅、(1992)1:20万南木林幅(1998)区测报告);日喀则弧前盆地的日喀则群下部还可能包括晚侏罗世的沉积。

三、沉积盆地演化

冈底斯构造带及邻区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发育齐全,包括深海盆地、斜坡、陆棚、台地、滨海、潟湖、三角洲、河湖等不同的沉积环境和多种沉积相类型。海相沉积之广泛,延续时间之长久,在我国实属罕见。

冈底斯与南邻喜马拉雅地层区的古生界,特别是下古生界,总体代表了相对稳定的以陆表海为主的沉积环境特征,发育碳酸盐岩建造和陆源碎屑岩建造的沉积组合,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不发育。石炭-二叠纪时期,沉积环境开始分化,在喜马拉雅地层区,因受冈瓦纳冷气候的影响,发育冰碛砾岩和具浮冰落石特征的含砾砂、板岩建造,并伴以冷水动物群和冈瓦纳大陆舌羊齿植物群的出现。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已逐步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表现为浅海一次深海过渡型碎屑复理石建造,并有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建造的出现;北邻的羌塘地层区受古特提斯洋壳俯冲的影响,在开心岭一带形成了一条长达数百千米的陆源火山弧带,上二叠统热觉茶卡组和乌丽群以碳酸盐岩、含煤碎屑岩建造为特征,代表了浅海—滨岸沼泽环境。

三叠纪开始,本区进入了新特提斯沉积演化阶段。三叠纪—侏罗纪班公湖-怒江洋盆主体向南俯冲消减,白垩纪时期雅鲁藏布江洋盆向北侧冈底斯陆块俯冲消减,形成相向俯冲的构造格局,对古构造和沉积盆地演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各岛弧带、弧间盆地中发育了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建造组合。冈底斯构造带在三叠-白垩纪时期表现为多岛—弧盆系统,自北而南形成两隆起、三坳陷的古地理格局,即申扎隆起区北侧的北坳陷,申扎隆起与仁雄隆起之间的中坳陷和仁堆隆起以南的南坳陷,发育了以白垩纪滨浅海沉积为特征的火山-沉积建造组合和古近系以陆相河湖碎屑岩沉积和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为特征的火山-沉积建造组合。与此同时,在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北侧,形成了南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和日喀则弧前盆地。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侧的喜马拉雅浅海陆棚带(康马-隆子分区),在晚白垩世开始转化为定日-江孜前陆盆地,上叠在冈瓦纳北侧被动边缘盆地之上,发育了以白垩系下统甲不拉组和上统宗卓组为代表,沉积厚度达4700m的深海-半深海硅泥复理石、砂泥复理石和滑塌角砾岩。而康马-隆子地层分区南侧的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白垩系—始新统仍保持了冈瓦纳北部被动边缘稳定的滨浅海沉积的特征,发育了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始新世末残余海水从雅鲁藏布江西侧全部退出,全区隆升进入陆相沉积阶段。

四、有关矿源层的讨论

冈底斯成矿带古生代以来地层发育齐全,岩石组合与物质来源复杂多变,沉积环境、沉积建造多样,既为沉积矿产提供了环境物质基础,又为内生矿产的成矿、容矿、储矿提供了物源与空间,不同成因的矿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层层位中均有较好的显示(表1-4)。

表1-4 冈底斯成矿带与沉积建造有关的矿产及分布

续表

从表1-4可以看到,冈底斯带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时期、多阶段、多类型、多成因和多物源的特点。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作用包括沉积、火山热液、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岩浆熔离、变质作用、构造作用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矿产组合。

冈底斯成矿带沉积作用形成的矿产以化工原料和能源矿产占优势,煤、泥炭、硫铁矿、自然硫、瓷土、粘土、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硼、天然碱、食盐、油页岩、油气等15种,与沉积作用或火山-岩浆热液改造作用有关的金属矿产有砂金、砂岩铜矿、菱铁矿、铅锌矿等。

砂岩铜矿:以唐古拉带雁石坪群中下部雀莫错组的含矿性较好,局部具中小型矿床规模。因矿化范围较大,具一定规模,值得引起重视。

菱铁矿:主要产于唐古拉带雁石坪群中下部雀莫错组顶部的碎屑岩中,规模较大,有“唐古拉铁墙”之誉,其中当曲、碾廷等大型矿床为代表。铁矿石中普遍含锰,工业价值较大。

铅锌矿:与侏罗纪弧间盆地(如林周-甲马-日多盆地)或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时期裂陷盆地(如念青唐古拉带的亚贵拉盆地)内的喷流沉积作用有关,铅锌矿化主要产在层状矽卡岩内,形成一系列层状、似层状的铅锌矿体,矿化规模较大,代表性矿床有亚贵拉铅锌矿、勒青拉铅锌矿等,后期受岩浆热液的改造明显。

砂金:主要见于第四系在冲、洪积和河流阶地形成的砾、砂、泥中,河流流域岩基中是否存在含金矿源体是其形成的重要条件。如申扎县塔尔玛乡下吴巴砂金矿上源朗洞沟脑一带的则弄群下部蚀变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中,就存在岩金矿化显示。

煤矿:冈底斯成矿带的含煤碎屑岩建造所在层位包括乌丽群、土门格拉群、热觉茶卡组、麦龙岗组、楚木龙组和秋乌组,但多数含煤碎屑岩建造中煤层薄,煤质多属中-高灰硫肥煤类,且稳定性较差,相比之下,乌丽群和土门格拉群的成煤条件较好,具一定的利用价值和资源潜力。

硼矿、菱镁矿:研究区内湖泊众多,就硼矿和菱镁矿而言,以班戈错和达木错的成盐条件最好。班戈错的硼矿具大型规模,菱镁矿具中型规模,已于20世纪50年代投入开发。

石油及油页岩:班戈县伦坡拉盆地是区内最早进行勘探的含油气盆地,生油层为牛堡组(E1-2)。油页岩产于伦坡拉盆地、班戈盆地的丁青湖组和羌塘盆地的中上侏罗统地层中。在羌塘盆地中,各种油气显示十分普遍,如油页岩、沥青、稠油、盐丘等均有所见。盆地侏罗系、中上二叠统和上三叠统岩层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但成熟度较高。

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之间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在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白垩纪时期因受北部班公湖-怒江洋壳和南部雅鲁藏布江洋壳相向俯冲作用的影响,而成为冈底斯成矿带构造和火山-岩浆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从表1-4中可看出,除与沉积作用直接有关的非金属矿产外,与金属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集中在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等层位中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岩中,形成一系列沉积型、矽卡岩型或热液型金、银、铜、铅、锌和富铁矿产。根据目前已发现的矿产在地层中的产出特征,结合地层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部分重要地层的矿源层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来姑组(C2-P1):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建造夹碳酸盐岩和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根据西藏地矿局(1995)在松多—加兴一带对来姑组所做微量元素特征的分析,下部岩层中所采21个样品的分析结果,Cu、Pb、Zn、Cr、Ti几种元素的平均值均超过地壳丰度值。其中Cu超3倍,Cr超出2倍。Ti的极大值大于1%,在火山岩中超过边界品位,已成工业矿床。中部18个样品的平均值Cu接近地壳丰度值,Pb超出地壳丰度值100倍以上,Zn、Cr均超出地壳丰度值。亚贵拉铅锌矿、龙马拉铅锌矿等大型矿床的含矿主岩即为来姑组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建造。

叶巴组(J2):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组合。其中部的火山岩中48件样品Cu、Pb、Zn等元素均超过地壳丰度值,Pb超出地壳丰度值1倍,Cu的均值为37.52×10-6,变化系数0.91,超过地壳丰度值约4倍。在后期的构造岩浆活动,该套地层有可能成为区内铜、铅、锌等矿产的矿源层。

比马组(K1):该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和碳酸盐岩、碎屑岩的沉积建造组合,多处见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和热液型铅、锌矿化显示。微量元素特征也反映Cu、Pb、Zn超地壳丰度值的特征。其中Cu的平均值达80×10-6,是地壳丰度值的1.45倍,可能成为金、铜、铅、锌等矿的矿源层。

林子宗群(E1-2):属一套以中酸性钙碱性火山岩夹火山碎屑岩为特征的火山—沉积岩系。从微量元素特征来看:Cu的平均值在10×10-6~45.56×10-6,变化系数0.69~1.72。Pb在所有样品中均超过地壳丰度值,其中下部层位平均值超出地壳丰度值的4倍,中部超过12.5倍,上部超过3倍。Zn在中下部和上部层位中的含量也超过地壳丰度值。Au在典中组中的平均含量达6.8×10-9,经后期的硅化和褐铁矿化,Au的丰度值提高到27.8×10-9,Ag达33×10-6。另外,林子宗群又是化探异常出现较集中的一个层位,还见较多的金、银、铜、铅、锌的矿化显示。因此,林子宗群矿源层特征值得高度重视。

恩施的自然景观有:佛宝山大峡谷、玉龙洞、水莲洞,巴东神农溪、格子河石林、水布垭,恩施的梭步垭石林、恩施大峡谷、龙洞河风景区,建始县野三河、黄鹤桥风景区,来凤的仙佛寺风景区、卯洞风景区,鹤峰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等。

恩施大峡谷:

恩施大峡谷是国家AAAA级景区,峡谷全长108公里,以庞大著称,峡谷中沐抚大小龙门6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百座独峰,仅200米以上的独立石峰就有30余座,可谓举世无双。主要有大河碥、大小龙门、云龙河瀑布、前山绝壁、马寨绝壁、朝东岩隧道、车坝水库、罗针田农庄、天楼地枕电站、铜盆水森林公园等11个景点。

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属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是以展示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文化公园和旅游景点,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区、宗教展示区、休闲娱乐区三个主要区。这里建有恩施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以展示各具特色的建筑、雕刻艺术。

恩施龙鳞宫:

恩施龙鳞宫是国家AAA级景区,属地文景观类洞穴风景区,龙麟宫俗称“出水洞”,属水旱兼备洞穴景观,由水洞、干洞和迷津洞组成,洞长2300多米,其中水洞“小三峡”长500多米,干洞和迷津洞长1800多米。洞穴雄奇神秀、水陆兼备。洞内平均高度50米,宽30米。洞中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平均温度20℃。龙麟宫的一坛、二府、三峡、九龙、十三厅和二十八珍奇等200多处景点分布在水洞“小三峡”、干洞和迷津洞中。

巴东神农溪:

巴东神农溪是国家AAAAA级景区,属典型的水域风光类生态旅游风景区,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南麓,全长60公里,自南向北,沿途接纳17条支流。神农溪有千古之谜——古巴人“悬棺”和岩棺葬群,古栈道遗痕依稀可见,沿途可探寻古巴人的足迹。碗豆角木扁舟是神农溪保存千年的原始交通运输工具,土家纤夫是古巴人纤夫的活化石,是土家民族文化和纤夫文化的结合。

扩展资料: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西与重庆市黔江、万州区接壤,南连湖南湘西州,北靠神农架林区,东与宜昌市交界。

恩施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的复合山区,属云贵高原东部延伸部分。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河谷深切,高差悬殊,最高海拔3005米,最低海拔66.8米,平均海拔1000米,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具有秀、雄、奇、绝、险的特色。

恩施州是中国四大烟叶生产基地之一,白肋烟产量居全国第一,产品远销西欧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坝漆"名冠全球",茶叶、柑橘等传统土特产品久负盛名。恩施民风淳朴,民俗奇特。

土家人饮"咂酒",住吊脚楼,唱山歌,对山歌,唱哭嫁歌,喜欢"撒尔嗬"和"巴山舞"等群众性舞蹈,擅长表演肉莲湘、傩戏、八宝铜铃、毕兹卡等传统舞蹈,织"西兰卡普? ",葬"岩葬"等,具有原始、古朴的土家气息。起源于土家男女谈情说爱的"女儿会? ",质朴粗犷的土家歌舞"摆手舞"是吸引游客参与的好项目。

参考链接:恩施风景区 百度百科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物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